汉阴县盘龙村红桃迎来大丰收,蒲溪镇9名第一书记一道想办法、找销路,最终帮销3.5万余斤,有效避免了丰产价贱滞销;
石泉县良田村第一书记牵头组织成立预制菜产业技术服务组,联动全镇5个村发展预制菜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
白河县金银村、里龙村第一书记依托镇级服务团发起建立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综合调处机制,开展矛盾纠纷联调联解、风险隐患联查联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3件。
…… ……
有人去操心、有钱物作支撑、有机制去保障,乡村振兴有了这三个方面要素,事就好干多了。
实施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以来,安康市的第一书记以“集团军”的形式推动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基层集聚,比着干、追着干、学着干的工作氛围空前。
重组,打破村与村的界线
农业仍是广大乡村的支柱性产业,农产品销售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如何帮助农户把自家产品销售出去,也成为驻村干部的重要任务。
担任汉阴县蒲溪镇天星村第一书记后,张龙斌联系单位组织了三次帮销活动,没想到村里的土鸡、菜籽油等农产品很受欢迎,供不应求。
蒲溪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在“乐go汉阴”展销会上帮销农副产品
“农产品既然有市场,就不能过于依赖包销。”在蒲溪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联席会上,张龙斌“语出惊人”。
技术相对落后,小规模分散经营,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导致农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变现难、出村难不仅仅是天星村一个村的问题。
蒲溪镇党委副书记潘泽安来了兴趣:“张书记有何高招?”
张龙斌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吐出八个字:“开拓市场,抱团应对。”
开拓市场,就是让蒲溪镇摆脱一对一帮销,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抱团应对,则是让各村联合,促进农产品成规模。
过去,各村的第一书记只掌握本村的产业情况,超过本村产能的订单,就只能想办法凑或者直接放弃。实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后,联手搞产业、抱团闯市场正当其时。
随后,蒲溪镇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摸排各村的特色农产品。
“土蜂蜜。”
“可以!”
“巨型稻米。”
“能行!”
……
联席会上,大家拿着搜罗来的农产品挨个展示,通过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32款拳头产品。
产品有了,市场在哪?
张龙斌和各村第一书记联系部门和企业,“蹭”上个好机会。十一假期前,汉阴县要举办富硒农产品展销活动,可以为蒲溪镇单设一个展位。
与30家特产企业同场“竞销”,还有网红达人进行电商直播,蒲溪镇的第一书记不分你我、各展所长积极准备。有的检查商品和包装,有的印制专属宣传单,有的精心布置展位。
活动上,一家企业负责人现场品尝过蒲溪镇的豆瓣酱后,当即要求合作。精挑细选的农产品这么受欢迎,反而让第一书记有些措手不及。
“10天的展销活动,两天我们就把东西卖完了。”张龙斌说,“产品确实受欢迎,但品种分散、量也少,成不了规模。”
转思路才有真出路。9名第一书记又一次坐到一起,一边统计销售数据,一边拿前期摸底的农产品进行对比,豆瓣酱、豆干等优势产品将成为他们未来重点关注和培育的产业。
日常工作中,第一书记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多元多样的生活。种粮种菜、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看似零碎的小事,实际上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群众的烦心事。
在“组团服务”的探索实践中,第一书记共抓治理,联听民声、联解民忧。
白河县凤凰村村民吴佳树搬到陈庄社区安置房居住后,闲不住的他又流转来土地种粮种菜,有时候两头跑,有时候就在一处闲置的破土坯房里凑合一宿。
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问题,陈庄社区干部多次去做思想工作,吴佳树却不愿搬离。陈庄社区第一书记田远文听闻凤凰村第一书记黄伟与老人关系不错,便联系他一同上门拜访。
两个年轻人你一句我一句,吴佳树终于松了口:“哎呀,不能一直让你们为我这老骨头操心,我听你们的。”
吴佳树搬回陈庄社区后,田远文和黄伟还帮忙就近重新流转了一块土地,方便老人耕种又保证了安全。
联动,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像一片世外桃源。
沿着蜿蜒的马路爬到山顶,就来到了旬阳市城关镇晏坪村。小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呈现出一种静谧质朴的美丽。
实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以来,针对毗邻行政村群众生活习惯相近、但因行政区划形成分割的情况,旬阳市村村联合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领头的就是晏坪村。
晏坪村第一书记王玉芳已早早在村口等待,作为环境整治的发起人,她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旧木桩做成的护栏、随处可见的盆景、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菜园。
涧池镇第一书记组织养殖大户走进五坪村学习小蚕养殖技术
晏坪村距城区仅有8公里,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村子早已脱贫,但距离“振兴”还有差距。
晏坪村党支部书记薛建波之前在外创业,回村后甚至放弃了自家生意,可面对村里现实情况,他一时间找不到头绪。
“虽然晏坪村特点不突出,但底子不差。”王玉芳并不气馁,自顾自打气,“咱村离城这么近,未来可以走旅游的路子,我看咱先从搞环境卫生开始。”
很快,一场环境美化行动就从给群众“画饼”开始了。
哪怕是三五个人的院坝会,王玉芳都见缝插针地宣传改变环境卫生的好处,畅想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还组织村干部上山捡垃圾。
王玉芳甚至“发明”了一套属于农村的垃圾分类方式:能挣钱的,各种废旧金属、塑料瓶收集起来,每月联系回收;能做肥的,直接倒进粪池里。
剩下的垃圾,王玉芳还要挖掘价值,“比如玻璃瓶,不能回收不能焚烧,我们就当花瓶装饰小院。”
王玉芳的热情不仅打动了村民,还有周围村第一书记。大家纷纷前来“取经”,还邀请王玉芳去现场指导。“万紫千红才是春。”王玉芳也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手把手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在第一书记的宣传带领下,村民渐渐改变生活习惯,开始爱美、比美。
籽篓、撮瓢、连枷等旧农具,被工工整整地挂在农户家的外墙上,过去堆放垃圾的角落变成了农耕博物角,入村道路两旁也种上了格桑花。花开之时,吸引了一大波城里人来打卡拍照。
有了人气,也就有了心气。王玉芳趁热打铁,发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薛建波联系好企业,1万只小鸡进村入窝。发鸡收蛋,村民都积极报名。
种一块菜园,养一圈畜禽,加工一种农副产品,家家户户有鲜花绿植。小而优、多元化的经营,让晏坪村农户房前的“小院落”被充分盘活。
2023年中秋节,晏坪村“外婆味道”大赛拉开序幕,这是王玉芳为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的预热活动。7名妇女同台竞技,每人一道拿手菜,由村民和村干部品评,王玉芳则在一旁拍视频记录。
视频上网后,曾经来晏坪村取过“经”的第一书记纷纷转发,浏览量暴增,不少网友私信询问,并下单预订菜品。
晏坪村的民房变客房、家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当初画的‘饼’也算是实现了一些吧。”王玉芳笑着说,“第一书记携手,环境连片提升、文明联村共建、治理联动发力,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第一书记“组团”推动下,像晏坪村这样“一村试点、择优推广”情况还有很多,第一书记将团内要素互换、困难互帮、资源互补,推进乡村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聚力,形成全领域协作的“大动脉”
2023年5月31日,安康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袜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近百名工人走进生产车间开始忙碌。
时任白河县茅坪镇茅坪社区第一书记任娟松了口气,镇上一年前就将茅坪社区一个闲置的粮站建成社区工厂,但受疫情影响,一时未能引企业入驻。
白河县娅美泰企业年产5000万双织袜生产车间
实行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后,茅坪镇组织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召开联席会,把劳动密集型、入职门槛低的服饰轻工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确定由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选派的第一书记任娟负责具体工作。
制度上有了配套,有了细化,有了保障,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很快显示出其应对棘手问题的合力。
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就这样落地白河县茅坪镇。为了帮助企业快速投产,茅坪镇11名第一书记根据原单位职能和个人特长进行了分工。
白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选派的第一书记袁浩熟悉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手把手帮助企业办理证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的第一书记文兴涛负责招工培训,3天时间为企业招来25人。
在各个第一书记的协助下,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仅用30天完成厂房装修、设备安装、水电入户等前置工作,并顺利投产。
“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机制,有抓手、能落实,让我们在一线解决困难、提升服务有了底气。”第一书记任娟感慨道,“我们都不再是一个人‘单兵作战’,而是‘集群战斗’。”
虽然织袜厂落地茅坪社区,但牵挂着企业的不仅是任娟,其他第一书记也时刻关注着企业动态。
缺人,大家便在各村发布企业岗位需求和用工信息,先后招工200余人次;缺钱,大家就联系单位想方设法争取项目,申请奖补资金100多万元。
2023年7月,王晨光从任娟手中接过接力棒,上任茅坪社区第一书记。利用单位资源,他将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带到省市各类推介活动上,通过展示展销,不断拓展产品销路。
“能落户茅坪、顺利投产,第一书记给我们提供了强力支持和全程优质服务,我们相信在这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安康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坤文说。
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带来的多重效益,群众体会也很明显。红征村村民张永林腿受过伤,不能久站久坐,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织袜厂落地茅坪镇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应聘,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上班的通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还就在家门口,我太满意了。”张永林说。
娅美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日均用工100余人,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组团服务”并非输血式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第一书记融合力量、整合资源,从而形成全领域协作的一条条均衡发展“大动脉”。
夏日的清晨,一层薄雾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散去。在旬阳市神河镇神河社区的菜园里,辣椒、黄瓜、西红柿长势喜人。农民将成熟蔬菜摘进菜筐,抬头眺望满园生机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神河社区人口密集,土地平坦,村民家家户户种菜、卖菜,但蔬菜销售问题一直困扰着菜农。
今年4月,神河社区开始拓展蔬菜销售渠道,创建“菜小二”微信群,“订单式”网销蔬菜。
“点子是个好点子,就是市民知晓度还是不够。”神河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龙波有点焦虑,“要是订单多,靠村里也配送不过来。”
第一书记“团队”立刻解决了赵龙波的困扰。神河镇9名第一书记发动身边人宣传推广,“菜小二”微信群的人数一下子涨到462人。
每周五,新鲜的蔬菜前脚离开土地,后脚就被打包进箱,由返回市区的第一书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赵龙波感慨道:“第一书记人多力量大,真正是我们的‘菜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