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更好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既通过严格执纪治已病、防未病,又通过端正党风淬炼坚强党性、强健党的肌体。
健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机制,建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实现理论清醒与政治坚定的互促增益,铸牢政治忠诚。完善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机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使用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立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通过定岗设责,将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要求、人民群众对党员的期待以及社会期盼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护党员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合法权利。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建立“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向互动机制,防止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建立党员预警劝退机制,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纪检监察干部在村里走访茶农,实地了解强农惠农补贴兑现、干部工作作风等情况。 视觉中国/供图
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坚持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既管行为又管思想,既管工作又管社交,既管八小时之内又管八小时之外,使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聚焦抓预防治未病,完善日常监督制度,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多渠道、近距离、常态化了解干部工作生活情况,全面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表现,推动监督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和事中管理转变。完善激励担当作为机制,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惩治违纪违法与鼓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结合起来。健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机制,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专责的落实,压实政治责任。
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构建党中央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统筹指挥、纪委监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高效协同、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反腐败工作全链条力量。坚持严的基调持续高压反腐,紧盯“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在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新兴领域制度建设,健全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强化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处置;完善反腐败法规制度,加强重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健全行贿受贿一起查制度,完善对腐败关联犯罪的全链条惩治,铲除“围猎”这个政治生态污染源;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营造以贪为耻、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
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以“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同向综合发力。坚持全要素整合,实现研判反腐败斗争形势、整合反腐败主体力量、灵活运用策略方法、健全制度机制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腐败治理整体效果。坚持全链条闭环管理,贯通融合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将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整体效果。坚持全过程管理,将“全面从严”的要求贯穿到干部教育、使用、管理、监督全过程,既立足解决当前矛盾又关注过程连续性,既治标又治本,推动腐败得到彻底治理。
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是我们党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二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
农村党员学习党规党纪 视觉中国/供图
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是党的自我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第一位的监督,发挥着主导作用。强化党的自我监督,要求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有机结合的监督系统。纪检监察专责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居于主干位置,应大力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构建高效的纪检监察监督体系。
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实现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就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保证监督体系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科学决策、统筹推进保障监督体系有机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各类权力监督主体,构建功能相互协调、程序相互衔接、工作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整体效果。健全权威高效的执纪执法体制机制,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度协作、共鉴融合、优势互补基础上形成倍增效应,切实将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靶向发力与标本兼治相统一
健全监管体系,重在聚焦、贵在精准。必须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具体化,就是明确监督任务、对象、内容、标准等,将推动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基本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规定、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等作为监督参照标准。精准化,就是精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聚焦政治立场监督践行党的性质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情况,聚焦政治担当监督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尽责的情况,聚焦政治纪律监督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情况,聚焦政治生态监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抵制腐朽政治文化、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等情况,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工作找准监督切入点和突破口,避免监督泛化、靶向偏离。常态化,就是将政治监督的理念思路、方法路径、标准要求融入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参加民主生活会、现场监督、实地查访、审查调查、提出纪检监察建议、舆情应对等日常监督中,形成常态、实现长效。
抓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上级“一把手”强化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推动“一把手”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加强同级领导班子监督,发挥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优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使领导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的监督,通过完善管事管权管人制度、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指导、强化选人用人组织把关、落实干部考核考察制度、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作用等方式,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责任。
聚焦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开展监督。完善“三重一大”事项监督机制,聚焦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策,是否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依纪依规依法进行等,通过事前报备审核、事中参与监督、事后重点抽查开展监督,确保决策科学、执行到位。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深入总结这些领域权力运行特点,有针对性采取监督方式,发现问题,惩治震慑,推动整改,完善制度,切实让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