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期 / 正文

给基层减负,不能“精致务虚”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1-24 17:24 作者:张漫子

“精致务虚”,是以“绣花功夫”对形式主义的精心“美颜”。相较于浮皮潦草的形式主义,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精致务虚”更值得警惕。

精致的形式主义大致有三种表现:

一是玩“文字游戏”,搞“纸面创新”。有的基层干部一天到晚守着电脑编数字、堆材料、造概念,“编织”“粘贴”材料占用过多时间,“天天在基层,却没空下基层”。个别基层干部信奉“亮点不是干出来的,全看怎么造出来”,本应做一心为民的“服务员”,结果却沦为纸面材料的“缝纫工”。

二是层层下派,层层加码。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指标任务下派,省里给一周时间、到市里压缩为三天、区里下通知时干脆要求第二天就上报。有关干部甚至说,“工作干不干不重要,关键是不能耽误‘指标美观’。”

三是重面子轻里子,以“凹造型”代替“念真经”。比如,有村民反映,在一些常住人口年龄偏大的“空心村”,村里为整亮点、搞创新,跟风建设“网红打卡地”,却对增收、看病等村民真正的“刚需”充耳不闻。正如一名基层干部所说:“全部精力都围着‘美化指标’转了,哪有时间围着百姓转?”

爱护挑担人  视觉中国/供图

“精致务虚”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过度雕琢”占据干部大量精力,导致基层包袱越减越重、把群众越推越远。另一方面,经过粉饰的形式主义隐藏更深,有时这种“充实的忙碌”甚至会感动到基层干部自己,但为患时间越久,负面影响也就越深。

形式主义歪风久刹不绝,从根上说,是一些人的政绩观还病着。只顾作秀、不顾做事,只重唱功、不重做功的“纸面功夫”多了,不仅会助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还会浇灭干事创业的热情。

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制定政策,给实干空间;要让“开枪射击的人”评价效果,为实干松绑。根除“精致务虚,无暇务实”的歪风,呼唤更加科学的基层工作评价机制,从制度上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应以“现场看实效”代替“纸面上比拼”、以问效于民代替指标问责。

对“精致务虚”最好的“亮剑”就是实干。凡天下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基层工作必须从“细”“小”“实”上下功夫,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实实在在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赢得群众认可。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