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9期 / 正文

普惠金融:共同富裕的“推进器”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11-19 15:27 作者:尹志超 孙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是改善民生保障、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特定群体需求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与其他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在地理空间和人群覆盖度上更加广泛;二是更加倾向于满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的需求;三是以更低成本和创新服务来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因具有包容性、面向“基层”、成本“可负担”等特点,普惠金融能让大多数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城乡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发展增收。

“企业之家”内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新华社/供图

直接影响收入。据相关统计数据,一个家庭每增加一项金融服务,收入将会上升12.4%。家庭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0%,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将增加11.2%,城市家庭人均收入将增加5.0%,从增幅比例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意义。另外,家庭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0%,户主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的人均收入上升10.5%,大学及以上家庭的收入增加5.8%,普惠金融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收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普惠金融在整体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的同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可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促进家庭创业。通过提供信贷服务,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通过提供商业保险服务,降低家庭创业风险;通过提供支付服务,支持家庭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率,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化就业;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并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流动,等等。研究显示,农村家庭每增加一项普惠金融服务,家庭非农就业概率将上升2.27%。

涵盖多个维度。普惠金融不仅体现在微观层面金融机构是否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能够提供多少服务,而且还包括在宏观层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和优化金融制度设计等。普惠金融不只是小额信贷,也不只是第三方支付,而是包括储蓄、信贷、保险、支付、理财等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之所以是多维度的,是因为市场主体具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通过多种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可帮助单一金融机构分散风险、降低成本。

供需不够均衡

发展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手段日益完善,“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基本实现,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创新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乡镇层面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但是,从需求层面看,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均衡、不深入的问题。

银行员工向企业宣讲普惠金融政策

一是家庭正规信贷参与率、商业保险参与率偏低。据2021年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拥有活期存款家庭占比为62.0%,定期存款家庭占比为24.9%,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不高;家庭正规信贷参与率为12.6%,非正规信贷参与率为14.3%,正规信贷难以满足普通家庭的信贷需求;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但仍有近两亿人尚无移动支付,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率为18.0%,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二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仍面临融资难问题。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样本中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2%,非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0%,家庭经营对非正规借贷的依赖较大,普惠金融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从农户来看,依靠正规借贷的比例为17.2%,非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4%,非正规借贷的参与比例高于正规借贷,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三是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在东部地区、一线、新一线及二线等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较快、服务供给比较充足;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三线、四线及中小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滞后,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受条件所限,一些偏远乡村的小散客户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纵深覆盖、精准匹配

普惠金融需求具有一定层次性:一般低收入家庭需要储蓄、支付、汇兑类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需要生产性信贷、保险保障及担保增信类的金融服务,大中型企业则更需要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必须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完善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增加金融供给,更好服务大众。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金融排斥现象,满足各类家庭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普惠金融的普惠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深度和广度。通过客户下沉、服务下沉,持续提高乡村人口、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低社会资本等家庭获得金融服务的水平。

优化金融产品,促进创业就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生产经营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升贷款便利度。推动妇女创业贷款扩面增量。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拓展大学生助学、创业等金融产品。推动普惠金融为低收入群体开展家庭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首贷户。加大对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类主体的金融保障力度。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开展禽畜活体、养殖圈舍、农机具、大棚设施等涉农资产抵押贷款。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支持县域做好“土特产”文章。

融入低碳发展,推进绿色转型。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农户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等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支持农业散煤治理,推进低碳农房建设及改造,扩大清洁炊具和卫浴、新能源交通工具、清洁取暖改造等绿色消费,支持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绿色转型。

强化数字赋能,提高普惠效能。强化科技赋能,支持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获得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增强线上承保理赔能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增强新型数字金融产品的适老性、安全性,推进无障碍使用,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文化理念。我们要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积极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覆盖广度、下沉深度、服务力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