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5期 / 正文

让拉重物的“车儿”少点“绊”

——为基层减负,先疏解“负面情绪”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9-13 15:20 作者:本刊记者 李彬

能人撂挑子,庸人挑不起,是时下软弱涣散村的成因之一。撂挑子走掉的能人往往不是累走的,而是气走的。

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是许多地方正在破解的难题,也是村干部“负面情绪”的一个缘由。

2021年12月,清涧县委组织在全县14个镇挨个调研了一圈,又召集全县镇党委书记、村支书开座谈会,在全县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大讨论。

2022年2月,《清涧县村干部管理考核激励办法(试行)》正式出台。打破村干部补贴“大锅饭”,增设激励奖金“小灶饭”,是这个《办法》的亮点之处。

“村一级组织像一辆负重前行的车子,各种约束性文件‘五花大绑’之下,再用力地踩油门都是‘内耗’。”一位长期任职的村干部形象地说。

突破薪资“之绊”

在清涧县出台的奖励办法中,明确村集体经济年度自主经营性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参加“十大先锋模范”“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村集体经济年度自主经营性收入连续3年达到50万元以上的,当年起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享受乡镇事业人员工资待遇。

被县委、县政府表彰并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参加学历提升和定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且符合条件的,在乡镇换届时推荐提名为乡镇副职,破解村干部“无出路、出路窄”问题。

解家沟镇党员干部到渠则圪台村帮助农户收红薯

“之前县里号召发展产业,村干部不太积极,说白了,干得多出错机会就多,很多人都懒得费心。”店则沟镇店则沟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平坦言,自打县里出台了奖励机制,村干部人人都动起来,村委班子成员都比以前好带多了,因为大家利益捆绑了,干得好了都得利,干得不好都要扣绩效补贴。

在陈刘家山村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店则沟镇党委书记刘慧宁带着镇干部们认真、仔细地与村干部谈论调研成果,会上,大家就陈刘家山村集体经济在养猪场、养牛场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及时止损转型,充分盘活本村土地资源发展产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再以“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谁受益?”等一系列问题讨论的时候,“如何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成为讨论的焦点。

陈刘家山村盘活580亩高标准农田,极大调动了村集体及村民发展小杂粮的积极性。在一次又一次的调研讨论中,陈刘家山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越来越清晰,并且得到村民的认可。

村集体经济以资金入股小杂粮种植产业,作为运营资金占资金股,收获后抽出成本并按纯利润的30%进行分红。土地承包者采取“一户一田”“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进行土地流转。

有种植需求的常住户,将零散的土地化零为整成一块,在边角处予以划拨种植,而没有种植需求的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纯利润10%的土地入股分红。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常住人口参与村集体经济劳务的,不再以现金发放工资,实行记工分制,按照个人年龄及身体状况确定每天出劳的分值进行登记,最终汇总工分按照纯利润40%用于劳力入股分红。

村集体经济成员都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红利,拿出纯利润的10%对村集体经济成员(户籍人口)进行分红,确保村集体经济人人受益。而享受政府补贴的村队干部参与劳动不享受劳动分红,另外拿出纯利润的10%给予奖励、激励,进一步提高村组织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陈刘家山村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降低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迎来了转折点,产业发展有序有效。

在镇上的指导下,陈刘家山村又栽植山地红葱80亩、栽植山地黄花菜3万株、林下套种黄豆100亩、利用田埂种南瓜1.1万株。

“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会上山土里刨食,房屋周围的空地都被荒废了。”陈刘家山村民说,“现在政策扶持发展庭院经济,不仅能够增加收入,房前屋后也变漂亮了,村里人都互相夸耀。”

清涧县委、县政府每年对综合评分前5名的村党组织进行表彰,去年,店则沟镇有3个村上榜。“其实,让我们高兴的不只是奖励多少钱,看重的是对我们努力工作的认可,村上正加大一些自选产业发展。”刘世平说。

两年来,结合考评结果,清涧择优推荐14名村干部参加了公务员考试、29名村干部参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提升,储备村干部后备力量991名。

突破光奖不罚“之绊”

2022年,店则沟镇邓家川村在年终考核时,有两项被扣了7分,拿到县委组织部反馈的“问题清单”,村干部才真切地感受到“守摊子”确实行不通了。

邓家川村户籍人口153户463人,常住人口47户78人,占比不到20%,且老弱病残居多,加之村集体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成为扣分项。

还有一项是县林业局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邓家川村有村民在山上放牧,在封山禁牧的禁令下,分数扣得“有理有据”,虽然要被扣掉绩效工资的7%,但村干部们都心服口服。

连翘丰收

“过去,我们工作干得好不好一个样,现在哪个村发展的好、各个村哪方面还缺把劲都一目了然,全县的村公平竞争县里的奖金。”邓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邓先红说。

绩效不能白扣,第二年邓家川村的村干部明显都有了一股劲儿。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因为被扣了分,就让农民不搞养殖了,而是要引导村民规范养殖,更好地发展产业。

邓先红咨询县里、镇里,最终办好了土地审批,还争取到一些养殖扶持资金,在村里盖起了养殖圈舍,之前农民散养的羊有了安乐窝。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帮着农民搞发展,在店则沟镇党委的引导下,邓家川村制定出了盘活当地撂荒枣林发展酸枣产业的路子。

全体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动员工作,让农民将闲置撂荒的枣林地统一委托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一个多月苦口婆心的宣传动员,入户、电话协商1200余次,签订了103户农户1600亩撂荒枣林的委托流转协议。

撂荒枣林地化零为整被规模化流转后,共发布招商信息150余次,吸引各地客商前来实地考察,最后通过对比筛选,确定与资金实力雄厚又专业的道合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

流转金额每年16万元,其中80%作为农民土地入股分红,20%作为村集体经济协调管理费,加上集体枣林流转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8万元。村上还将学校旧址以每年8000元的价格租赁给企业住宿办公。

因为常住人口中老弱病残居多,企业心存雇工顾虑,村党支部积极协调组建劳务服务队,为规避劳务纠纷,务工前签署《店则沟镇高龄务工派遣合作协议》《店则沟镇务工人员免责承诺书》,消除了用工单位的潜在风险,带动各村常住户弱劳力村民就地务工增收。

截至目前,村集体劳务派遣500余人次,村民务工收入12万余元。同时,道合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为村内常住户嫁接酸枣接穗4500枝,用来发展庭院经济,真正将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上,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道合中药种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本地小气候、土壤成分,量身定制管理和生产技术规程,计划每亩投资5000元左右,引进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产业智能化、机械化,数字化管理。

合同到期后,企业将酸枣基地无偿交还村集体经济,在挽救即将枯死的枣树的同时,提升了资源附加值,为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

2023年,邓家川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万元,走出来一条从无到有,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也终于成为被表彰的村集体。

让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思“见光死”

郝家墕便民服务中心贺家岔村民风剽悍,曾经的贺家岔村,无论进来什么工程队,都有村民出来闹事阻拦,而这背后有村干部的唆使。

因为村委会班子涣散,各打小算盘,贺家岔村在很多年里发展停滞不前,就连各项基础设施都无法顺利推进。

针对这样的情况,清涧县出台的考核激励办法中,特别加入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涉农部门分别负责三张清单的设定和评分,构建起县级主导、部门主抓、乡镇落实、村级配合的闭环责任体系。将考评结果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后根据分值兑现奖补资金,让得分者欢心、失分者揪心。

分拣红梅杏

“2022年新修的路可给我们带来太多方便了,过去这条公路,路窄湾多、坑坑洼洼,外地客商都不太愿意来村里拉运苹果、红梅杏,水果最怕磕碰,好好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路颠簸,还没等走出村子就磕伤了,卖不上高价。”贺家岔村苹果种植户刘红德说道。

现在贺家岔村三道沟五座山都修了生产道路,山上建成高标准农田,还修了光伏发电抽水,种田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是原来人工的几十倍,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了,我们再不用背苹果下山,效益也比以前好得多。”果农贺志说。

2021年换届前,县镇两级反复做工作,动员在甘肃兰州做生意的党员贺建军回村竞选村支书。贺建军这么多年在外打拼,生意越做越大,但每次回村感受到的都是着急,时不时也冒出回村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

上任后的贺建军带领村委会班子,将全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其中一座山种植果树,村里建起了冷储库,一座山种植高粱,全部定购给了某酒厂。2023年,贺家岔村村集体经济纯收益突破50万元。

在贺建军的动员下,冯海林家90多亩承包地全部实施地膜种植,2023年仲夏时节,看着日渐丰盈的高粱穗,冯海林的双眼笑得眯成一条线,像个小孩一样走路嘴里哼着信天游。年底一算账,冯海林靠种庄稼收入10万元以上,见人就说贺建军是自己的贵人。

不仅是种植业,在村党支部的大力倡导和党员干部的倾情帮扶下,贺家岔村的养殖业和苹果种植业同样风生水起。村民刘瑞凡、刘红德的养牛场经营得红红火火。

“3年前,村党支部把村集体养殖的‘西门塔尔’牛,每头每年收取300元承包费分配给脱贫户饲养,这几年我们靠繁殖牛犊赚钱。我家养了22头牛,3年共生育小牛20头,能赚13万元。”刘瑞凡说。

“这些喜人变化的背后,不光是村两委班子换人的结果,更是奖励机制将村干部过去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思,通过正向引导,变成‘干得好自然得利,发展得慢就要吃亏’显性激励的结果。”薛鹏飞说,小贫小腐何尝不是村干部的心理重负,用制度让小心思“见光死”,实则是最有实效的减负方式。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