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4期 / 正文

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的“精准适配”

——服务好“高质量发展”,是大学高质量建设的关键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8-07 17:38 作者:​本刊记者 刘甜甜 徐旻禾 文培培

地方大学如何突破“千校一面”的窠臼,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竞争激烈的高教赛道中实现突围?

宝鸡文理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市,却不谋而合选择了几乎相同的办学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把与所在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学科办强。

大学“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改革方向,说白了就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高质量发展的“指向”,就是学科建设的方向

二十年前的夏天,原安康农业学校、安康教育学院并入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安康学院。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为了实现三年升本的目标,全校师生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历时一个学期。最终明确提出“三服务”办学方向: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服务’的办学方向符合学校的传统优势,是我们所能,也是地方所需。”安康学院院长钟生海说,多年来学校以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始终未变,一以贯之。

大学生暑期下乡支教

近些年,安康市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药、水、旅游产业规划,到聚力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汉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其内在逻辑是既要保护生态,也要把自然资源价值变成经济社会价值。

作为全市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安康学院为做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文章,构建了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体系。

全校现有的41个专业中有6个与生态相关,尤其是近年来新增的康养、中药、生态旅游等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更紧密。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科学体系,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即便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也要优先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读书和就业始终。”安康学院评估中心副主任付争方说。

2022年,安康学院经过前期研判,申请硕士授权单位的同时申请食品与营养硕士授权点。

安康学院的食品与营养专业紧密对接富硒食品产业,这是全省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也是安康市着力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链,“第一个申报的硕士授权点的专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会影响学校申报硕士授权单位的成败,我们选择这一专业也是充分考虑学校在服务地方富硒产业上的优势和必要性。”安康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景林说。

高质量发展的“指向”,就是学科建设的方向,地处陕北的榆林学院有着同样的办学理念。

2020年,刚上任的榆林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柱就提出,学校肩负着“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使命,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教师和科研人员应该有此共识。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转型升级。

榆林学院在原物理与电气工程系基础上,新组建能源工程学院,开设安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城市热能应用技术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

“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方向。”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地方产业发展的“短项”,就是科研攻关的方向

时下的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已见规模,2023年,全市材料产业企业超过600家、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始终占据着省内制造业的“C位”。

“碳粉”状的黑色粉末、五颜六色的“咖啡粒”“辣椒粉”……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四楼实验室内,一个个透明容器中的样本惹人好奇,“这是贵金属催化剂,我们叫它‘精细化工行业的心脏’,也是新材料产业领域的‘芯片式’产品,许多熟知的化工产品都会用它提升反应效率。”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苏小龙博士解释道。

苏小龙的讲述透露着新材料的珍贵,但在当前,部分手性贵金属催化剂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并且由于其稀缺性导致价格非常高,如手性钯的市场价格为560元每克,手性铑的价格更是达到4300元每克,这些价格高昂的新材料一度让不少国内企业不用不行、想用却用不起。

位于榆林的能源化工厂区

从2000年起,宝鸡市本土企业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攻于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生产与再制造,是全球2000余家用户的供应商,航空航天、化工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企业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资金。

而宝鸡文理学院化工学院恰好有着深厚的学科背景,近5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10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建成钛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市材料物理与功能器件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一边是大学优秀的化学化工科研团队,一边是基础扎实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校厂合作、联手共赢成为必然。2021年6月,在苏小龙等4名博士的带领下,精细化学品催化剂开发团队正式组建,他们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主攻催化剂新材料研究。

为了更好地匹配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团队通过上千次实验,成功推出了新一代农产品催化剂等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把价格成功“打下来”。2022年7月,双方正式签订合作,以企业委托再将技术转给企业生产的形式进行后续的新品研发。

“关键核心技术是等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大学就是要主动发力,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难。”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赵健说。

地方产业发展的“短项”,就是科研攻关的方向,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屈雷拥有相同的志向。

2008年,在与市科技部门对接时屈雷发现,山羊养殖是榆林名副其实的传统产业,但它面临着品种差、产量低、个头小的问题,“不如研究绒山羊,现在看来,我就是在那时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课题。”

找准方向的屈雷得到各方支持,他开始筹备建设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两年后通过验收。几乎在同时,国家启动了“高产绒量转基因陕北绒山羊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研究,屈雷迅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组团加入。

国内第一只体细胞克隆陕北白绒山羊、第一只转基因克隆绒山羊、19只活体基因编辑的陕北白绒山羊,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羊子多长肉、长好绒。”屈雷说,除了做好科研,他们还将目光紧紧盯住整个山羊产业链。

在榆林市和榆林学院的支持下,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中心研发大楼和试验羊场建成,可以同时承担绒毛品质分析、胚胎构建与移植、疫病诊断与检测、精准营养调控等多项科研任务。

未来发展的“趋向”,就是学科布局的方向

事实上,许多科研项目背后离不开“有组织科研”的强势推动。

“有组织科研需要高校与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宝鸡文理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刘全定介绍,早在2020年年初,学校就成立了“校地合作领导小组”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

钛合金加工车间

平日里,刘全定很少呆在办公室,为了给校内的科研团队配齐力量、做好服务,他来回在各大企业、高校奔波。

截至目前,宝鸡文理学院共联系服务企事业单位400余家,签订横向委托项目505项,获批研究经费7700余万元。

2022年下半年,安康学院加强有组织科研,遴选汇集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设立“科创驿站”遴选优秀科研人员入站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把安康重点产业、重大需要作为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并将其纳入二级学院的考核指标。

二级学院带头找项目,凝练研究方向,聚集优秀的研究人员围绕某一个共同目标开展科研工作,安康学院已经建成20个省级科研平台,4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在省级重点蚕桑实验室,陈安利博士牵头的“无残留速溶丝胶蛋白粉的制备及应用”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丝胶蛋白提取方法。在不引入其它化学物质的情况下,可完全去除丝胶蛋白提取过程中加入的强碱,提取的丝胶蛋白粉在常温下可快速溶于水,解决了丝胶蛋白溶液易成胶的难题。

这样提取的丝胶蛋白无细胞毒性,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还有开发辅助降血糖食品的潜力。2024年,该技术以160万元入股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设立专家工作站,公司一期厂房和第一条自动化丝胶蛋白提取生产线将于今年9月建成,日产8公斤左右丝胶蛋白粉,后续还可开发丝胶蛋白系列产品,应用于大健康产业。

人文社科的科研成果虽然不一定有显性经济效益,但是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高校应有的职能。

前不久,安康学院文传学院通过有组织科研拿到了《安康通史》编写项目,项目计划实施三年,不但能锻炼出一批相关人才,通过对安康文化、经济、社会进程的梳理,还可以延伸出新的科研项目。

“强化有组织科研有其现实意义,我校的博士本土化程度不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对安康市的了解程度不深,靠他们出去对接较难,也难以把自有的知识和技术有效转化。”安康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景林说,根据学校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目前很多科研成果在新型材料、生态旅游、医药康养、现代农业领域实现转移转化。

现代产业学院是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方式之一,是高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管共享的学院,其目的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更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如何建好应用型大学,榆林学院一直在摸索。他们曾多次组团到2024年被评为全国应用型大学第一名的东莞理工学院学习,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打造现代产业学院。

以服务当地为目标,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逐步形成现代畜牧、作物育种、旱区农业节水等多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与当地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走向田间地头,整个学院将在今年年底搬迁至榆林市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这个园区承载着榆阳区相关农业发展的多条产业链,100多家农业企业入驻,拥有3个“国字号”企业,代表了全区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园区需要科技支撑、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保障,于是榆阳区与榆林学院商定,将生命科学学院搬进园区。

学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建成,今年榆阳区投资2.7亿元进行改造。未来,学院不仅可以与企业合作搞科研,老师上课还能随时切换场景,在这里走出教学楼就是试验羊场、智慧温棚,达到产教深度融合。

“当前,许多高校都是在一厢情愿式地培养人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不匹配现象,而现在我们与企业达成合作,将岗前培训放在产业学院,从大三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毕台飞说,与榆阳区合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已经被评为省级产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