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操心、有钱物作支撑、有机制去保障,乡村振兴,有了这三个方面要素,事就好干多了。
2022年起,黄陵县推行以“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和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为主要内容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推动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基层集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两年来,“特派专员”与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田秀才”和“土专家”激活产业,比着干、追着干、学着干的工作氛围空前。
下沉“特派专员”, 夯实部门责任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各方力量?
黄陵县明确24名党员县级领导干部“挂帅”包片,105名县直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包村。
“乡村振兴工作到了县一级,不是某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事。”黄陵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建军说,“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首先要从组织振兴抓起,解决‘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
第一书记入户讲解帮扶政策
推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让县直部门党员主要领导干部担任“特派专员”下沉一线背后,是黄陵县推动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基层集聚的决心。
黄陵县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海宁是阿党镇丁村的乡村振兴“特派专员”,他几乎每周到村上一次,实地察看、座谈走访,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定目标、谋思路。
2022年冬天,张海宁照例来到丁村。从村口往村委会走的路上,他就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没有垃圾桶。在村里又转了几圈后,张海宁看到村里多是土厕,让人“去不得”“嗅不得”“蹲不下”,进入冬季使用起来就更加困难。
环境卫生虽是小问题,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县住建局立刻协调设计施工单位,购买相关物资,希望能尽快补齐短板,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为改善丁村人居环境,县住建局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重点对村组公路两侧、村民房前屋后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并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动员群众投身美丽家园建设。
“之前是以部门为单位对口帮扶。如今,以‘特派专员’形式夯实部门‘一把手’责任,发扬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能和潜能。”张海宁说。
2023年6月,再到丁村,散落的垃圾少了,厕所提档升级,村民的四方庭院干净利落,杂物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环境变好了,丁村开始在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上下功夫,以乡村民居为特色,发展起古窑洞文旅项目和农家乐。
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不断升级,丁村正悄然发生一系列连锁变化。
“特派专员就是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往往经验丰富、懂政策、人缘熟、社会交往广泛。”黄陵县“两包两带”专班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军说,“特派专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确实能为村里办不少实事。”
县果业中心举办秋冬季果园管理培训;县经发局联合县中医医院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县交运局维修加固石家村桥、石家湾桥、建庄桥……实施“两包两带”以来,“特派专员”和各个部门也为助力乡村发展“卷”起来。
两年来的进村入户,不少帮扶干部和村子、村民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有人说,“现在每周都想往村里跑,几天不去就像少了啥一样。”
“特派专员”常下乡能办事,改变了以往以部门为单位、对口帮扶人员多变的缺点,进一步推动资源、力量、思路下沉,不仅盘活用好各类资源要素,还锤炼提升了干部作风能力。
巧借外部力量,激活适生产业
苍术性温味辛,根茎入药,具有化浊、止痛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在药材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苍术育苗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且人工成本较高。遇到极端特殊天气,幼苗往往受损严重。
“目前全镇苍术总面积达5000余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店头镇党委书记刘晓斌说,“全面提高种植水平,成为店头苍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决定向科技要质效。”
大户带小户机制下,苍术种植大户朱忠孝(右)和村民韦建国(左)查看苍术长势。 王城城/摄
两年前,县里相关部门牵线,通过柔性引才政策,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店头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苍术专项技术服务和品质保护研究。
借助外引力量,店头镇不仅建起80亩苍术繁育产学研示范基地和1200平方米日光育苗棚,还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在这个示范基地的种质资源科研试验田里,试种着来自5个省份的25个苍术样本,可以为苍术种苗的优选优育提供参考。苍术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粮药套种”,与丹参、艾草等中草药“药药套种”等多种试验同步进行,破解规模化种植瓶颈。
育苗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苍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大田育苗相比,大棚育苗因为湿度、温度可控,周期缩短了1年,大田1亩地育苗量15万株,大棚1亩地育苗量达30万株,大大降低了成本。”刘晓斌说。
实验室专家牛俊峰每一次来到店头镇,干部和村民都围着他请教各种问题。令他惊讶和欣喜的是,这些问题越来越细致与专业,他感慨道:“有了地方政策和基层干部的支持,我们也有信心持续投入科研力量,留下一支‘永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
六月芒种,药草飘香。苍术育苗科技示范基地里,去年播撒的苍术种子早已鲜绿成苗,一株株枝叶挺拔、一畦畦生机盎然。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也种起苍术,让小庭院成为经济园。技术团队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苍术育苗及种植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
2023年4月,又到了每周去上常村坐班的时间,鲁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刚早早出门,刚坐到村委会办公室,就听到院子里吵吵嚷嚷。
来人也不管张建刚是否熟悉情况,就一股脑地往外倒自己的“冤屈”:“就是故意占我的地!本来地界清清楚楚,他们为了种那点玉米,把中间的黄花菜都拔了。”
另一人连声否认,反驳说:“这本来就是我家的地,我为啥不能种?”
张建刚站在两人中间劝说道:“二位都知道,我是鲁村人,肯定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你们信我就按我说的来。”
听罢,两人都不再争吵。张建刚带着人去实地查看了情况,又核对了土地确权证,最后再跟两人做思想工作,一场邻里纠纷就此化解。
实施“两包两带”以来,隆坊镇的鲁村作为“强村”与上常村结盟,两个村经常召开支部联建会议、共过组织生活、齐谋产业发展,通过思想、资源、技能、就业等方面落实帮带措施。
“再难的事,拿到支部联建会议上跟大伙说说、议议,都能想出解决办法。”上常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海说,“我们这是舶来资源、借斧开山。”
在一次次联席商议、实地调研中,“借鸡生蛋”的想法逐步成型,只是上常村借到的是母羊,收到的是小羊。
如今,鲁村帮助上常村建成了15亩的湖羊养殖基地,存栏有1800余只,借去的100只母羊,变出150只羊羔留到了上常村。
创业环境一变,乡土人才集聚
走进店头镇建庄村村委会,一股淡淡的药香袭来。忠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忠孝迎上前来,“刚刚和大家试了试苍术新产品,不错吧?”
桌上摆着苍术制作的香薰、精油、香水等产品,上面都标明“建庄苍术”四个字。朱忠孝像炫耀似的,向来人一一展示说明。
建庄村周边群山连绵,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
干部宣传讲解乡村振兴政策
2015年冬天,朱忠孝在山上采集野生药材,由于季节原因没能及时售卖,他便把苍术试种在自家地里,没想到效果却非常好。
朱忠孝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家乡村民发家致富的好路子,随即便四处搜集查询关于药材种植的技术方法、生长环境与市场需求。
成立合作社后,朱忠孝挨家挨户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首批23户村民开始了苍术的试种。
这一年,大家一共种植了56亩苍术,翻地、播种、施肥,朱忠孝带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苗子也一天天地长了出来。
苍术需要3年的生长周期,虽然前几年没有成熟的药材,但第二年就可以采收种子,每亩能产40多斤,每斤至少卖400元。“种子一卖,基本就能回本。”朱忠孝承诺,春种、夏耘、秋收、冬晒,每个阶段的管理办法,都由合作社提供。
自从当上了村民小组长后,为了管理村中事务、帮助更多村民,朱忠孝自己种植的苍术面积越来越小。
而在他的带领下,建庄村280多户村民种植苍术,总面积超过3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0%以上,人均收入达到了21600元。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有人无意间说了一句:建庄变得快认不出来了。朱忠孝听后,差点泪崩,他觉得自己几年来的努力,值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关键靠人抓,重点要发现、培育、扶持一批优秀的农业农村人才。”贺建军说。
实行“两包两带”以来,黄陵县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引导村“两委”成员、党员以及在产业、技术、营销、经商、劳务方面有帮带能力的“五类大户”积极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乡村“破土”“冒尖”。
阿党镇咀头村村民孙超就是看中了家乡干事创业的沃土,也想为乡亲们做一点事,便积极响应县里号召,毅然从广州回到了黄陵,“奋斗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在外打工时,偶然了解到梅花鹿的药用价值,孙超便投入30万元在河堤村流转20亩土地,建成了一座规范化的梅花鹿养殖场。
几年来,孙超通过不断外出学习交流,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鹿茸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年均收入超过30万元。
尝到了养殖梅花鹿的甜头后,孙超便开始动员更多群众加入这一行。
“两包两带”促进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不仅留住了原乡人、唤回了归乡人,还吸引了新乡人,激发出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
惠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晓君之前在西安打工,在孙超的影响下,2022年回乡办起合作社。“去年公鹿产了60斤鹿茸,母鹿繁殖了36头鹿仔,净利润近26万元。”杨晓君很满足,“这比在外面打工不知强多少倍哩!”
对于有想法、想尝试养殖梅花鹿的群众,孙超向来倾囊相授。通过庭院养殖和托管代养模式,提供鹿种、指导技术、帮助销售一条龙式的服务,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培育一批职业农民,服务一域乡里乡亲。目前,阿党镇梅花鹿存栏量达到1220余头,年产值实现600万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