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因矿而富的土豪村不可复制,也并非村村能吃上旅游饭,多数村都是“平凡”的,村庄乏善可陈,资源缺东少西,发展常常受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平凡的村变得不平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不是拉郎配,是优势互补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获得发展机遇,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为此,黄陵县打破地域界线,让村与村结盟、户与户结对,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这可不是拉郎配,而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不少闲置资产也被迅速盘活。”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深有感触。
推行“两包两带”以来,索洛湾村以“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对镇域外的韩塬村进行全面帮带,通过带动转移就业、带动产业托管、带动技术改进等方式,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南峪口村黄金木耳种植基地
过去,许多村集体产业之所以不甚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因地制宜。有的村子不立足自身实际,生搬硬套别处的“成功经验”,盲目空降与本村不合拍的项目。“从零开始”的豪赌背后,是大量资金和人力埋在前期投入里,又因利润难产、资金紧绷,难以再投入,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为进一步盘活资源要素,助力各村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田庄镇把有资源、有潜力的村串联,搭建起研学研旅产业框架。在东石狮村的古柏下写生,在侯庄村的食品厂做饼干,在闫塬村的科技企业尝试无土栽培……只要来到田庄镇,总有一个项目、一个景点能吸引人、留下人。
在时任田庄镇党委书记寇旷举看来,过去行政村之间单打独斗,难以满足吃住游乐购娱等需求。通过片区组团,发挥各自特长,可以更好形成资源协同,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可谓一举多得。
眼下在黄陵,村带村、户带户蔚然成风。这种组团并非物理组合,而是深层次的发展方式变革。毕竟,单个村的资源有限,一旦抱团就能形成新优势。这不仅是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然,合作难免有分歧与矛盾。比如,如何找到利益契合点?怎样激发各自能动性?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强村怕吃亏、弱村怕失去话语权”的心理又怎么克服?都需要在磨合中携手破解。
目前,黄陵县43个示范强村结对帮带62个发展相对滞后的中等村和薄弱村,有帮带能力的“五类大户”649户与1658户一般户、脱贫户和“三类户”结对子,成功破解了各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集聚发展。
他们需要乡村,乡村也需要他们
黄陵县让县直部门“一把手”变成“特派员”,党员县级领导干部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包村,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每个村都有第一书记,现在只有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重点村有,对我们来说,村级外部力量是有所减弱的。”隆坊镇鲁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全说,“特派专员下村后,带来的甚至是更多部门的力量。”
24名党员县级领导干部包片过程中,先后召开120次片区协调会,开展240次调研走访;105名县直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包村过程中,蹲点调研理清520条发展思路,到村入户开展工作2800余人次。
为了保证效果,黄陵还坚持“周例会、月调度、季讲评、半年总结、年度考核”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最终的结果是另一串数字:解决产业发展、民生诉求、信访积案等115个,实施惠及群众的民生项目360余个,各部门单位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下沉农村一线。
“农创客”养殖中蜂
乡村振兴固然需要外来优秀人才助力,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本乡本土的农民,只有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振兴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才能避免“干部卖力干,群众旁边看”的现象。
黄陵县实施“两包两带”过程中,各类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中有号召力强的“带头人”,有懂技术的“田秀才”,也有善经营的“农创客”,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托管、技术改进、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
农民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受益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
“很多优秀人才正在回到乡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流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打算;不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而是出于现实的利弊选择。”黄陵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建军说,“他们需要乡村,乡村也需要他们。”
无论是店头镇建庄村种苍术的朱忠孝,还是阿党镇咀头村养梅花鹿的孙超,这些年轻、敢干的“新农人”,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未来潜力和动力。
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如今,走进黄陵县的农村,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乡土风貌、精神气象。
在推进“两包两带”的过程中,黄陵县让规划先行,既最大程度尊重了农村发展的原貌,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量身定制”出了乡村发展路线。
为了保证“全县一张图、一镇一品牌、一片一特色”,黄陵县专门聘请浙大、上海交大等专家团队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片区实用性村庄规划。
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干部为村民兑换爱心超市商品
黄陵还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选派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土木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干部担任镇级乡村振兴规划师,为镇办建设项目提供“陪伴式”规划技术服务。
“我们将充分发挥各村生态、文化和产业资源优势,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典型引领、串点连线带面,助力乡村从‘一村美’向‘村村美’扩展。” 黄陵县镇级乡村振兴规划师郑姗说。
正是掌握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不搞整齐划一、不做过头事,才让黄陵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最优解”。
乡村振兴要统筹规划,也要有考核机制做保障。
“两包两带”在前期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少数“特派专员”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不够,办法和措施不多;有的村组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尚未培育激发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真本领等。
黄陵县发挥“考”的效能,以真考实考激励干部真包真联、实干担当。
“每个村子情况都不一样,规划也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考核自然也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贺建军说。
黄陵县设计出7个方面35项差异化考核指标,以科学精准的指标体系细化责任、量化任务。各村考核分值作为包抓单位考核分值,辖区内各村考核平均分值作为镇(街道)考核分值。
2023年年底,黄陵县还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开展考核,综合平时考核、社会评价等确定年度考核结果,确保考得准考得实。
一千次不了了之的考核,不如一次有始有终的结果有用管用。
黄陵县将“两包两带”的考核结果与涉农资金倾斜、支持发展需求结合,与选拔任用干部、评先奖优和问责追责结合,实行考核结果“一票定档”。
例如,对年度考核前10位的村全力保障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对后10位的村核减适当涉农资金。
“定责是基础、亮绩是重点、促干是目的。”贺建军说,“通过考核,可以发现之前工作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短板,还能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找准突破点,全面提高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对排名靠后10个村的包抓部门单位,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一般等次,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拔任用或进一步交流使用;对包抓成效明显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村“两委”班子成员优先推荐参加乡镇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