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2期 / 正文

“胡王汉槐”2300年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7-05 09:33 作者:付瑞霞

◇西安市临潼区的古树名木编号前6位是610115,跟临潼人身份证号码前6位完全一样。“这个细节可以体现人树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

◇有些散生古树长在深山,非徒步不能抵达,林业工作者确信:“时代变了,有汽车为我们代步,有无人机替我们爬树防治病虫害,但我们还是得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山岭沟壑”

◇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通过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技术,经6个批次、上千次试验,攻克千年古树繁育难题,采用克隆技术,保存了珍贵古树的优良基因和种质资源,为世界古树名木的保存和扩繁提供了有益借鉴


已退休的林业工程师齐海波,趁细雨初歇去看望他的“老朋友”——胡王汉槐。

这株被认定为树龄2300年的国槐,挺立在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小学胡王校区院内。晨光如水,琅琅的读书声萦绕枝头。

十几名小学生手拉手能将胡王汉槐合围  视觉中国/供图

胡王汉槐是陕西最古老的槐树之一,树干粗壮,龙干虬枝,独树成景。斑驳龟裂的树皮诉说着时光的沉淀,随着季节变换,萌生的新芽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别看它主干、主枝大部分都已空洞,每年春天还会发出新芽,有的年份甚至会结籽。古槐处在生长发育期,还没进入衰老期,它的胸围、冠幅也一直增长,正是老当益壮呢。”说起胡王汉槐,齐海波如数家珍。

长势良好的胡王汉槐,202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槐树之一。

古树不言,岁月无声。以胡王汉槐为代表的古树名木,厚植沃土之中,屹立天地之间,见证沧桑之变。它们如同和蔼的老者,守望一方故土,庇荫世代居民。

2300岁的胡王汉槐何以生机盎然?

“胡王”身世

古树年龄测定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树龄测定可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追踪法、年轮鉴定法、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CT扫描测定法、碳14测定法等。

“古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中空现象很常见。在不损伤古树的前提下,考虑到当地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树龄。”齐海波说。

胡王汉槐的“胡王”之名,与汉高祖刘邦和流传千年的那场鸿门宴有关。

相传公元前206年,刘邦逃离鸿门宴后,行至骊山脚下,曾在此树下歇息并得到当地村民照顾,其立汉称帝后便命名该村为“护王村”、该树为“护王槐”。因“护王”和“胡王”读音相似,天长日久就变成了胡王村和胡王汉槐。

齐海波说,根据当地胡王村和胡王槐的传说,胡王汉槐的树龄被认定为2300年。“有林业专家认为,这棵树不止2300岁。随着林业科技发展,它的年龄可能会被重新测定。”

在陕西,像胡王汉槐这样的古树名木还有很多。以临潼为例,这里自周、秦到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文献史料详备,古迹遗存丰富,古树名木星罗棋布。

黄帝手植柏  视觉中国/供图

1983年,20岁的齐海波从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毕业后,来到临潼的林业工作站工作,从此与树打了40年交道。“工作站的前辈既是我领导也是我老师,上班的头些年,跟着他们走遍了临潼的大街小巷、沟沟坎坎。”

据齐海波介绍,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潼的林业工作者就意识到保护古树的重要性。“得知哪个村子有古树,不管多远我们都会去做认定。如果遇到空心或者长势不好的古树,会做一些简单的防腐、加固处理。不过那时技术水平较低,保护措施也较单一。”齐海波说。

凭着一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和两只脚,齐海波和同事们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对临潼区古树名木进行摸排登记、故事收集及初步保护,为后续古树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逐步走向数字化、精细化。经过两次全国性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相继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并被挂牌保护,保护牌会标明该树的树种、树龄、保护等级、编号等“身世”信息。

2018年,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将胡王汉槐的保护等级确定为特级,编号为61011500091。临潼区古树名木编号前6位是610115,跟临潼人身份证号码前6位完全一样。

在齐海波看来,这个细节体现了人树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临潼区现有经认定古树群1处、古树名木180棵。它们是这片土地的‘老居民’,也是我们亲切的‘乡党’。”

病来何医

胡王汉槐等古树名木老而弥坚,小伤小痛却不容小觑。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廖正平认为,古树伤病分为环境伤病和树体伤病:改变古树原生境状态,破坏古树水肥气热供给环境,挤占古树生长空间的行为或现象为环境伤病;古树根系、树干、树冠出现损伤或腐朽现象为树体伤病。

“古树健康诊断就是分析评估古树伤病产生的原因和伤害程度,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救护复壮措施,助其‘延年益寿’。”廖正平说。

2002年,西安市进行了一次古树名木普查,并为胡王汉槐等重点保护古树“体检”。彼时,由于生长年限久远,胡王汉槐树身多处空洞,出现局部腐朽,主干也有倾斜。

俗话说“树活一层皮”,古树尤其如此——只要树皮没有被完全破坏,树木就能从根部输送营养,维持生命,即便树干中空也依然可以枝繁叶茂。

齐海波说,经过林业部门综合评估,胡王汉槐当时状况不太乐观。“威胁其生命的最主要因素是树体稳固性降低。树大就会招风,枝条过长影响古树稳固性。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中空的树干支撑不住,就随时有开裂坍塌的风险,亟需稳固。”

对胡王汉槐实施的第一次伤病修复和加固在2004年。“一些退休老干部一直很关注这棵古树,了解到它的状况后慷慨解囊,自筹资金4000元。我们在树下装了几根直径8厘米的钢管,用来支撑树枝。”

填充朽洞、夯柱拉撑、架设避雷针、换土施肥、防治病虫害……经过20年专业养护,胡王汉槐长势良好,其延展的枝条获得支撑,树体稳固性得以提高,周边土壤不再板结,主干空洞处做了防腐填充,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胡王汉槐胸围9.89米,十多名小学生手拉手合围才能抱住。树高18米,最长侧枝12米,冠幅超500平方米。每年入夏,枝叶扶疏,亭亭如盖。

“从监测数据看,近20年,胡王汉槐胸围增加将近1米。在树干上,还能找到它的生长痕迹。”齐海波指着树上一道清晰可见的勒痕说,2012年,工作人员在填充树身主干主枝腐洞后,用钢圈在主干上扎箍固定,随着树越长越粗,钢圈成了树木生长的阻碍,工作人员赶紧给树“松绑”。

“我们先后为胡王汉槐架设了约20个支撑,材质分为3种。从最初易生锈的钢管,到贴有仿生树皮的混凝土支柱,再到定制的镀锌钢管支柱,20年间保护设备和技术不断升级。”齐海波说。

齐海波认为,保护设备和技术升级的背后,是保护观念的变迁。“跟以前相比,现在的保护更加‘以树为本’。不仅要让古树活下来,还要让古树活得更健康、更美,提升古树生存质量。”

接力守护

保护设备、保护技术和保护观念的不断革新,折射的是古树名木保护的殷殷之心。

2023年7月,年满60岁的齐海波告别热爱的工作岗位。退休前,他将装有电子测高仪、昆虫镜、年轮锥、手锯、手剪等设备的工具包,连同保护古树的重任交给年轻的同事。

“时代变了,有汽车为我们代步,有无人机替我们爬树防治病虫害,但我们还是得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山岭沟壑。”临潼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陈智明说,有些散生古树生长在深山,非徒步不能抵达。“不管路有多远,我们按照规定每年至少巡护一次,建立‘一树一档’,落实一树一名养护责任人。”

《西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古树依据树龄实行分级保护,区县古树名木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定期检查、指导。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二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三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体检”——对主干、枝条、根部土壤等进行检查,是古树名木日常巡查的主要任务。

陈智明将之总结为“望闻问切”:望,查看树体是否有损伤、枯枝、主干倾斜、病虫害等现象;闻,用鼻子闻树体、土壤是否有异味,轻敲树体,判断树木是否有腐烂、空洞问题;问,询问古树养护人员对古树日常养护情况;切,用仪器检测树液导管是否通畅健康。

不只是林业工作者的精心养护,学校师生、村民游客等,也对这株身处校园的胡王汉槐爱护有加。

“平时我们会围绕这棵树对学生开展教育。根据历史典故,学校还创作了《古韵飘香怀念经典》课本剧,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故事,也更懂得树的珍贵,共同爱护这棵树,让古树和孩子们一起茁壮成长,一道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华清小学校长张锦宁说。

2022年,华清小学胡王校区专门成立红领巾讲解员社团。30多名小学生组成的社团,负责向师生、村民、游客讲述这株古树的传奇故事,倡导大家共同关爱古树。

存续基因

在对古树名木“原株”就地保护、复壮的同时,采用技术措施对其种质资源开展系统收集、保存、复制、选育及开发利用研究,已经成为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保护古树名木,实现古树名木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林业局转变“护与养”的观念,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于2012年启动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通过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技术,经6个批次、上千次试验,攻克千年古树繁育难题,采用克隆技术,完整保存母树基因。

该工程成功获取了5000多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2300年树龄的汉武帝挂甲柏等珍稀古树的克隆苗和二代苗,为黄帝手植柏建立了基因图谱、基因库和档案馆,保存了珍贵古树的优良基因和种质资源。

“古树克隆,是探索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大胆创新。”廖正平表示,“黄帝手植柏和汉武帝挂甲柏克隆繁殖成功,开创了我国古树扩繁保护先河,也为世界古树名木的保存和扩繁提供了有益借鉴。”

基层林业部门也在探索开展古树名木优良基因的保存繁育。

西安市林木种苗工作站副站长马飞浪介绍,古树名木在复制繁育时,通常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2020年以来,我们从西安1000多株散生古树中,优选出具有较强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王维手植银杏、秦岭玉兰王、胡王汉槐等古树,进行种子、种条采集,采用扦插、嫁接、播种等繁育技术开展保存繁育,累计对30种136株古树名木开展了繁育试验,目前已有30种82株古树名木得到了成功繁育,获得扩繁苗3500余株。”

2023年5月,该工作站将西安市鄠邑区重阳宫古银杏种子播种、古黄杨枝条扦插的二年生控根容器苗返还重阳宫,让古树“后代”重回故土,让古树基因得以延续。

秦岭脚下,渭河河畔,西安市林木种苗工作站古树名木保存繁育收集圃里,胡王汉槐的嫁接苗已萌发嫩绿新枝。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