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2期 / 正文

生态产品如何实现价值转化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7-04 17:38 作者:苏津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蕴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态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向良性互动的重大创新举措。当前,我省正在汉中、安康、商洛、铜川四个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对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四难”问题

从全省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是指“四难”问题:

度量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先要算清生态资源的价值,但是生态资源具有难以移动、牵扯面广、协调难度大的特点,价值核算体系复杂、指标多元,相关部门核算业务不熟练使价值核算难以推进,存在度量难的问题。

交易难。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上,现实中有一些生态资源的所有权边界模糊造成产权交易主体不明确,市场交易难以开展。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也形成了转化“瓶颈”,真正要实现生态产品全面的交易仍然很难。

商州区将废弃的黄川煤矿区建成低山草原牧场,这是一群小朋友在牧场奔跑玩耍。  视觉中国/供图

变现难。主要是指生态补偿变现难。目前我省生态补偿机制仍以中央对地方或省对市县的纵向转移支付为主,财政压力较大、补偿标准较低,而地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大多处于起步状态,可能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抵押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整体的“生命共同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和显著的非标性,因而不能直接作为银行信贷的抵押品,生态资源的价值化实现和金融部门很难对接,难以通过抵押直接获得金融支持。

破解价值实现“四难”问题的陕西实践

近年来,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地区汲取全国试点先行区的经验,针对“四难”问题探索出了可行性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建立价值核算评估体系。绿水青山要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首先要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以便算清价值。2020年,商洛市出台《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碳汇计量方法》,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通过价值核算得出全市生态系统总值为3132亿元、碳汇总量达280万吨,明确了当地生态资源的本底,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搭建价值实现运营平台。一方面,创新培育“两山公司”,推动生态资源资产的保护修复与重组租赁、生态产业的培育开发、利润的分配等各方面业务,实现生态产品供给有主体。2023年,汉中留坝县通过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把县域内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整合后统一进行运营管理,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另一方面,创新组建“两山银行”,通过金融手段对生态资源资产进行保护、治理和增值,可以有效推动生态资源资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开发利用。2021年,汉中勉县通过“两山银行”将漆树坝镇张家桥村集体19000亩林地资源进行村集体林权质押,获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50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有效推动了资源变资产,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留坝县紫柏山草甸景色  新华社/供图

探索价值实现变现模式。我省试点地区生态富集,最大的优势就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要转化为金山银山,必须探索市场化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变现。2024年,商洛市利用境内富集的森林资源优势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推动了我省首批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成功交易,将1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卖出420万元,有效解决了绿水青山变现难的问题。

创新价值实现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顺畅推进,必须深化金融领域的创新,以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价值实现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商洛镇安县农商行在全省创新推出第一家农商行“生态贷”,将农户、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纳入放贷对象,为县域绿色生态企业和产业大户提供信贷支持资金,有效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了“源头活水”。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完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在机制的构建,未来必须进一步做好思考谋划和顶层设计,不断畅通价值实现路径。

聚焦价值核算及成果应用。现实中有的地区制定了当地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但是这些核算方法普遍偏学术化,除了生态物质产品是以农林牧渔业的分类产值进行计算,诸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调节服务产品和旅游休憩等文化服务产品大多是以公式进行计算,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或核算数值过大,价值实现可能性较低。同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核算方法存在差异,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难以在绿色政绩考核中应用。应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的价值核算应用体系,组建核算机构和配备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生态产品核算成果进规划、进项目、进评估、进决策、进考核、进交易、进监测、进奖惩、进赔偿、进补偿“十进”场景应用,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真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作用。

加强经营开发机制建设。着力打通生态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提升绿水青山转化效益。要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根据地区产品类型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形态,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通过生态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多做探索,使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增加群众增收致富机会。要推动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介博览会、线上销售等形式的市场化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畅通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路径。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采取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的形式,打造由“产地名+产品名”构成的区域生态产品的“金名片”,通过唱响生态理念、丰富产品业态、加强产品管理,显著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有效提升生态产品的溢价,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要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探索开展碳汇、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生态权益交易机制的创新,积极开展市场交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促进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是促进绿水青山最大限度实现变现的一种形式,必须大力推动机制的完善与落实。要持续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我省近年来研究出台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的多维度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涉及到大气、水、土壤等要素以及年度耕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项指标的补偿奖补,形成了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统筹兼顾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必须进一步扩展补偿领域,不断增加补偿资金规模,充分激发县(区)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要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稳步推进省际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我省位于渭河、汉江等流域上游地区的优势,与流域下游所在省加强合作,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和下游省的资金补偿,用于省内流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引导省内汉江、丹江、渭河等9个重点流域覆盖的市县(区)自主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对建立机制的市、县予以财政奖补。要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对环境要素和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现象,应立即启动调查,委托评估鉴定机构对确需修复赔偿的生态环境损害出具修复方案,切实做到损坏生态者赔偿、保护生态者受益。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当前,我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满足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实施“生态贷”“生态优存”等业务,对从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客户降低办贷成本和提升存款收益,支持其进行生态产品项目开发。要健全生态信用体系,加强生态信用和绿色金融之间的联动。通过开展生态信用评定,对参与垃圾分类、生态保护的农民赋予生态信用积分,形成“谁保护、谁受益”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农村的绿色底色更为鲜明。同时农民凭借积分无需抵押即可向银行贷款,进而做大做强农村龙头企业,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单位:商洛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