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2期 / 正文

数字文化如何实现自信繁荣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7-04 17:32 作者:董虹 陈松

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要求“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的战略举措。

文化数字化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是重要领域,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

长征故事数字体验馆  新华社/供稿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元宇宙、数字孪生、AIGC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数字文化和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支撑数字文明的新理念和新图景。数字文化体现着数字时代的文化价值,是数字时代对于数字文明的价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擘画了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和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的愿景,彰显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以数字化力量拓展中华文明赓续途径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华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基于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和时代艺术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记录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载体,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码。开展红色基因库数据采集,进行红色文化数据标注,加大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建立全国红色基因库。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强有力推进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鼓励文化单位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推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综艺、影视、动漫、音乐、体育、游戏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服务,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纪录片等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鼓励和支持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的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建设具备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计算体系,布局具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功能的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智慧广电、电影数字节目管理等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重大创新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时代大势的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文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实现文化数字化治理。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深化文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行业协调、自律作用,做好文化数字化信用评价,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循大道,至万里。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着力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