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台阶太多,让干部工作无形中增加神秘色彩,甚至变为坊间的传言。
秦都区将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工作经历作为年轻干部成长的“显性台阶”,导引干部要想往上成长,就得向下扎根。
2023年,秦都区调任事业干部十余人次,13名表现突出的选调生被提拔重用。这些干部的任用,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有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是不是干出了实绩?
向“下”扎根
“听说了吗?有人毛遂自荐去驻村。”
“谁啊?”
“卢宁,区保密技术服务中心的副主任。”
卢宁主动申请驻村的消息,在年轻干部中引起了不小反响。
参加工作以来,卢宁一直在机关“转”。恰逢创文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七个重要一线”选派干部,他心里也痒痒的,想补上基层这一课。
2021年9月,卢宁带着行李,上任马庄街道东界村乡村振兴指导员。
干部和群众一起干农活、拉家常
对村里情况摸了一遍底后,卢宁意识到自己碰上一场硬仗。东界村长期以传统种植为主,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受限。但全村人口不足一千,留下的全是老人。
与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后,卢宁建议利用东界村自产优质小麦资源开办石磨面粉厂,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其中。
走进东界村的石磨面粉厂加工车间,崭新的设备锃明彻亮,伴着电石磨的轰鸣声,经过清洗、粉碎、石磨等十余道工序,一粒粒小麦被研磨成面粉缓缓而下。
东界村的集体经济刚刚小有成效,听说部分软弱涣散村急需第一书记,考虑到卢宁在东界村的优秀表现、组织又将卢宁安排到双照街道张安村担任第一书记。
张安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就连村容村貌都是“脏乱差”。
环境美起来,生活才能舒心。卢宁决定先从人居环境入手,改变村民卫生观念、提升生活质量。
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一番后,他心里有了数但也犯难,“村里一穷二白,没钱呀。”
心急的卢宁只好跑到各个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当时顾不上那么多,不管认不认识,进去就介绍。”回忆起那股子莽撞劲,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项目还真让卢宁“跑”来了,加上村里自筹的部分资金,张安村不仅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排水渠、改造了污水塘,还做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23年4月,在基层摸爬滚打一年半的卢宁被进一步使用至区重点项目促进服务中心。“尽管机关工作也碰到过不少棘手问题,但基层工作的复杂程度仍然超出想象。”他感慨道,“真得俯下身子去细致了解情况,要有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地向前推,积小步成大步。”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近距离观察、多方位审视、集中性了解干部,秦都区每年都会组织开办为期一个月的优秀中青干部培训班。
相关培训紧扣发展需要、岗位职能、核心业务,除了常规的理论教学,还根据干部特点设置了学员沙龙、拓展训练等新教学模式,让干部既提升知识能力,又获得立体化展示机会。
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晶晶感慨道,“教育培训的内容更好地融于实践锻炼之中,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在秦都区,论资排辈等提拔是等不来的,干部们心里清楚,要想“上”,就得先“下”去。
全区选派118名后备干部到“七个重点一线”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并将其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2023年以来,在“七个重点一线”调整干部就有33人。
“针对优秀年轻干部使用不及时,成长缓慢、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我们大胆打破惯性思维、消除隐性台阶,为年轻干部提供阳光雨露,搭建展示才干、体现价值的广阔舞台。”秦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高林说。
人事相宜
2023年2月,陈晗破格提拔为秦都区招商局副局长,年仅26岁。
选调生出身的陈晗,敢担当、善沟通,乐观积极是大家对他的共识。
“敢于让陈晗‘一步到位’,是我们经过细致研判,认定他是这个专业性较强岗位的最佳人选。”秦都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健康说。
之前在区委组织部工作时,陈晗负责过招商引资相关工作,极大地展现出其在综合协调、沟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陈晗对自己的提拔也很意外,作为最年轻的招商局副局长,他既倍感压力又充满干劲。
基层干部入户走访 视觉中国/供图
注重分析行业特点、岗位需求、干部素质,又注重考量人选年龄、专业履历,力求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近年来秦都区大胆选用年轻干部的一大特点。
“人岗相适,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也会有试错的过程。”在刘健康眼里,没有不优秀的干部,只有不合适的岗位。有的干部适合坐办公室写材料,有的干部就适合出去与群众打交道。
在吴家堡街道,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干部袁青凤和许焕迎只差一岁,一个在党建办,一个在党政办,在年度考核与干部“无任用推荐”中,两个人总是排在第一第二。
“袁青凤性格沉稳有耐心,文字功底扎实、党务知识丰富。”吴家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五晓娟介绍,2011年进入街道办工作以来,袁青凤已经在多个部门得到历练。
吴家堡街道辖区经营业态丰富,从业人员和消费群体具有多样性、流动性等特征,如何在这一地段实现党的组织有效覆盖,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2022年,吴家堡街道探索建立“红色管家”商圈服务党小组,第五晓娟把担子压给了袁青凤,她相信这个不善言辞的姑娘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接过重担的袁青凤走遍辖区的大街小巷,在摸排小商户和流动党员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宣传相关政策。
在华泰商圈,不少商户向袁青凤反映停车难、停车贵。27层大楼上入驻了律师事务所、建筑工程公司等69家市场主体,经济活跃、人员密集。
袁青凤通过“红色管家”商圈服务党小组,联系协调华泰商圈物业,帮这里的小商户每月降低60元停车费。
许焕迎经历了几年大学生村官岗位锻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第五晓娟眼里,这名女干部性子泼辣果敢,综合协调能力强,善于和群众打交道。
在前期动议阶段,袁青凤拟任的岗位是吴家堡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站站长,许焕迎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但组织部门根据第五晓娟的评价和建议,将两人调换了岗位。
2023年1月,袁青凤和许焕迎分别被提拔为吴家堡街道办事处网格中心主任与应急站站长。
两名干部走马上任后如鱼得水,展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为预防安全隐患,许焕迎几易其稿,制作出安全生产巡查检查登记表,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项目分门别类列出检查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设定整改时效。
袁青凤则根据街道情况,提出“365”网格机制和“红黄蓝”工作法,不仅优化了网格员队伍,明确其岗位职责实施积分制管理,还将辖区居民分成红、黄、蓝三类进行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效率。
“老干部”不再坐等提拔
在秦都区,对于埋头苦干者,晋升职务职级、提高待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靠‘汇报思想’来谋求进步行不通后,干部自然把心思用在干出实绩上。”王高林说,好干部成长是培养出来的,也是引导出来的。
2023年4月,王伟调任秦都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细看王伟的成长经历,上任这个岗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2006年参加工作的王伟,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从基层卫生院普通干部,到区卫生健康执法大队副队长,再到区卫健局副局长,王伟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卫健系统工作任务繁重,王伟挺身而出,担负起繁重的医疗救治工作。
“我还年轻,下苦的事就应该多担一担。”回到局里任职,王伟分管起事情较多、工作复杂的部门。
上任后,王伟以古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提升改造,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专家团队和诊疗绿色通道,开展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网格化服务。
为鼓励医护人员扎根基层、提升一线医疗水平,王伟决定探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改革以来,门诊诊疗服务人次增长229.1%,住院诊疗人次增长372.7%。职工人均薪酬增幅40%以上,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看到显著增长的数据,王伟也很高兴。
干部只管埋头干事就好,只要干得好,组织就能看得见。这已经成为秦都区干部的共识。
2021年9月,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田怀忠到庞南刘村报到时,已是53岁“高龄”,即将“退二线”。此时的庞南刘村常住人口不足700人。
在这里担任第一书记,田怀忠不是来过渡退休的,“和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是想发挥余热,再干点事情。”
面对现实情况,田怀忠向村“两委”建议:搞设施农业。庞南刘村距离城区不足10公里,耕地面积700多亩,之前有种植蔬菜的基础,发展设施农业最为合适。
有了初步方向,田怀忠拉上庞南刘村党支部书记李盟跑到省上相关部门协调项目和资金。
2022年年初,在田怀忠的争取下,村里54个大棚建成,种起各类蔬菜。
“我们都很满足了,可老田并不满意,嫌蔬菜用工量大、利润较低。”李盟说,“根据老田的建议和市场需求,我们又种了草莓、甜瓜甚至羊肚菌。”
人前,李盟总是连夸带“嚷”地调侃田怀忠,但背过老田,又悄悄告诉大家,大棚建设时田怀忠自己垫资30万元,“这30万还是老田媳妇打来的款呢”。
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庞南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住人口数量出现持续增长。田怀忠不仅晋升了职级,还获得“陕西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3年9月,田怀忠原定的工作期满要回原单位。老搭档李盟却舍不得让他走。
“村上事情刚弄一半,我也有些放不下,何况咱们班子团结,有这么多村民支持。”田怀忠内心也犹豫。
当得知组织上决定让老田“再干几年时”,李盟调侃道,“是我捣的鬼,我跑到区委组织部让老田留下来的。”
田怀忠哈哈一笑,“要怪就怪这一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