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11期 / 正文

“吃春天”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6-20 16:45 作者:张同武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花艳草青,正是人间大美时。当此时,新绿初萌,娇嫩鲜活,青翠欲滴,当此景,心情舒悦,倦目新润,更有肠胃肺腑可以吸纳春日的柔婉,把嫩绿鲜艳、汁水饱满的春日菜蔬囫囵咀嚼,修弥补偿一冬的憋闷欠缺。于是乎,人们登高望远、极目远眺、饱览春光,纵情恣肆、踏青观赏、感知春新,更能咀嚼吞咽,吃进去大好春天。

榆钱

南北东西,“吃春天”的心情都是欢乐喜悦的,无论大自然在各个角落赐赏了什么,人们都会怀着感恩的心态,采撷捉取,之后煎熬烹煮,把那一片片春色变作一盘盘春味,吸纳吞咽,感受人间三月天,感激天地多顾念。

陕西人的“吃春天”。只是在方式内容里,有着浓浓的“陕西味”,透着厚重的“碳水味”。陕西人善于把春青春绿春鲜等等,与洁白细腻的面粉相糅合,进而诞生出独一无二的“陕西春味”。

在这“陕西春味”中,首一道就是各色各样的“麦饭”。

所谓“麦饭”,对应的是“米饭”。古代水磨石磨技术发明和大规模运用之前,人们食用小麦是如大米一样“粒食”的,这样的饭食被称之为“麦饭”。当小麦粉碎碾磨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后,小麦绝大多数时候成为“粉食”,但依然把小麦面粉拌和菜肴蒸制的饭食等等,沿用古称谓之“麦饭”。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但凡是菜蔬与面粉拌和后蒸制的饭食,就称之为“麦饭”。

陕西人尤为喜食“麦饭”,这可能缘于多产小麦、加之长久的饮食习惯所致。

春天到了,新绿的菜蔬、或者是“草”、或者是野菜,都成了陕西人制作麦饭的大好食材。

“苜蓿麦饭”。苜蓿,曾经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在从西域引种成功后,在很长时间内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力,盖因它是上好的牧草,能够让战马更加强壮。当然,很早人们也知道,苜蓿还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维他命C、B也相当丰富。古人吃苜蓿的记载尤多,不胜备录,唐孟说《食疗本草》论苜蓿:“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热毒”等等。

春日吃苜蓿的上选是蒸“苜蓿麦饭”:苜蓿摘洗后稍改刀,切至寸长,撒入适量面粉,用手拌匀,平铺在笼屉里上锅蒸熟。食用时或用葱蒜炒香,或直接调入葱花及其它佐料,或调兑好蒜泥醋汁辣椒水蘸食。清香扑鼻,鲜香怡人,油香诱人,绿色天然,沁润胃脾。

白蒿麦饭

白蒿麦饭。白蒿,本是中药材,味甘,平,无毒。“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此物在陕西非常多见,春来在河边、荒地一簇簇地发出来,原本这就是上好的中药材,过去有许多人在田野里采了交售给药商,换取散碎银两贴补家用。

如今日子好过了,倒很少有人采集了出售,反而是拿回家去当作食物。其实过去就这样吃,药用的功能也知晓一些,但更多的是代粮果腹。现在依然钟情作为食用,更多的是觉得它的清鲜宜人。

白蒿似乎只能做成“麦饭”吃,作为菜肴的其它吃法很少,质地的缘故,也有淡淡的药味的缘故。可能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心得,知道这“白蒿”与面粉拌和后,蒸制出的“麦饭”最是宜人。于是乎,贪恋其清香,也知晓一些“药膳”知识的人们,就把“白蒿麦饭”作为春日食鲜的重要选择。

榆钱麦饭。榆钱是榆树的翅果,色泽淡绿色或黄白,簇生状间断着生在枝条上,一串串的缀满枝头。因其外形圆圆的,像古代的铜钱,故而得名。更因与“余钱”谐音,很是讨喜。

榆钱是可以生吃的,刚刚萌发出来的榆钱,是孩子们喜爱的零嘴。当然,榆钱因其清甜馨香,也被做成了“榆钱麦饭”。

药典有载,榆钱具有健脾安神、止咳化痰、清热利水的功效。榆钱还可以用来熬粥,用榆钱熬出来的粥,青中带黄,味道香甜。榆钱的含铁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红柿的50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但还是“麦饭”更实在,于是乎,新采的榆钱便被面粉拌和了上笼屉蒸,这种办法最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榆钱的滋味与营养,之后的炒制、拌制或蘸食,更是给榆钱赋予了清香之上的爨香。

槐花麦饭。这是“麦饭”的主力军。采捋来的槐花淘洗干净,沥干水分,把适量的生面粉撒在上面,搅拌均匀,盛入笼屉上锅隔水蒸,几分钟便可出锅。掀开锅盖,但见氤氲的蒸汽之中,槐花颜色依旧,自然新鲜。原本干干的面粉紧紧地帖服在槐花上,似裹上了一层银装。甫一开笼,那满满的清香扑面而来,不由让人喉头蠕动,津液分泌,食欲顿生,一顿可口的饭菜就这么简单而又神奇地诞生了。

“槐花麦饭”依然是丰富的吃法:用油泼辣椒、醋、蒜泥等调制蘸汁,浇在热腾腾的麦饭上。彼时,菜蔬和面粉的清香因为蒸制而原汁原味、相互渗透,只一股清香了得。红红的辣椒与绿白的菜蔬面粉相互辉映,好一幅碗中乾坤。酸辣的味道刺激着食欲,任淑女壮汉,都会风卷残云、大快朵颐。还有一种吃法是炒,一般是到第二顿,麦饭已经放凉了,清香味也淡了。于是,准备些大葱、蒜苗、红辣椒浓烈地炒,又是一番风味。还有一种更清新的吃法,那就是把“槐花麦饭”用白糖拌了吃,煞是清甜润口,非常别致的享受。

当然,“麦饭”在陕西还有着许多的做法,比如芹菜麦饭、豆角麦饭等等。但凡是适宜蒸制的菜蔬,似乎都可以“麦饭”。只是春日里,人们更钟情于以上罗列的几种鲜物,被以“吃春天”的浓情烹制出种种清香。

陕西人“吃春天”的第二种选择,那就是擀制“绿面”。

菠菜面

菠菜面。把鲜嫩的菠菜焯了,之后剁碎了和面粉一起和制,之后擀面条。下锅煮熟,面依然是绿莹莹的,连带锅里的面汤也染绿了,煞是好看。这样的菠菜面,先是色相诱人,后是滋味清香,面香菜香融为一体。此时无论是油泼、臊子干拌抑或酸汤等等,皆是上佳美味。

菠菜,原产伊朗,我国普遍栽培,为极常见的蔬菜之一。菠菜有“营养模范生”之称,它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K、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性味甘,凉。养血,润燥,消渴引饮,滋阴平肝,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胃肠……

韭菜面。韭菜,更多的时候用来当调料使唤,所谓葱蒜韭等,由于它特殊的、浓郁的气味,被归为“小五荤”之列。韭菜的药用功效,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更是被称为“洗肠草”。就营养因素而言,主要成分有大量维生素类等等,食用功效很受推崇。

陕西人喜食韭菜,春日里韭菜最鲜,于是别出心裁地做“韭菜面”,俗称之“韭菜片片”——嫩绿的韭菜,摘洗干净,之后刀切成尽量小的段。然后放入盆中,慢慢地加入面粉。切碎的韭菜在与面粉结合之后,被稍微用力地揉制,里面的汁水也被挤压出来,成为了粘合剂,无须再加水。待盆中的碎韭菜与干面粉紧紧结合后,边有了软硬适度的面团,这“韭菜片片”的雏形就有了。之后的擀制过程不须赘述,就是把一团绿面团变成“一案”大而圆的面片的过程。然后、这“一案”大面片,先被切成宽宽的长条,之后再分割成一寸见方的“片片”,这就是生的“韭菜片片”。

煮熟后的“韭菜片片”,进到嘴里的感觉,似乎必须用“香爨”一词,除此之外还真找不出来更合适的。夹一片“韭菜片片”进嘴里,吃到的是韭菜浓郁的醇香,当然还有面香与油香。这“韭菜片片”,较之其它面条会墩厚一些,更加的有嚼劲,咬一口唇齿丰盈,口腔里是交响乐一般的乐感。

刺荆面。“刺荆”,学名刺蓟,泛称大蓟、小蓟,另有其它许多称谓,陕西一带统称刺荆。刺荆在春日的陕西,也被用来做“绿面”,很是特别。

细嫩的刺荆直接用开水焯烫,之后和面擀面条。

陕西人吃“刺荆面”的主要在关中,还把刺荆面作为清明祭祀祖先的必备贡品:清明前几天,在这些地方的田野里,但见有子孙去“上坟”的,那提挎着的竹篮里,一定会有一碗绿格莹莹的拌了熟油的刺荆面。燃香焚纸之后,上坟的掌家男子,一定会端出这碗刺荆面,供奉在祖先坟前,末了,一定会用筷子挑出几根面条来,放在坟头,再盖上薄薄的一层黄土……

刺荆本是野草,也可看作草药,所以刺荆面的药膳功能更浓。但即便是忽略药用价值,刺荆面的青草鲜香味觉也是十分可人的,这类似于南方的绿团,吃的就是那口草青味。当然,这草青味没有不适,更多的是别致的清雅与舒适,吃下去也是熨帖与滋润。

菠菜面、韭菜面、刺荆面,是陕西人对绿色植物的认知,是对春日里天赐鲜绿的珍爱。这些“绿面”下锅后,绿莹莹的面片翻滚之余,散逸出绿菜或绿草特有的清香气味。捞出来,就是一碗“翡翠”,碧绿清新,像是从翠绿的树叶切割下来的一般,视觉养眼。再之后,经典的吃法仍然是“油泼”——红格艳艳的辣椒面撒上,大红大绿大俗大雅,互相映衬互相比对,直看得人眼睛直勾勾,这是要把世间美好的颜色一起垒叠么?

春日食“绿面”,是陕西人吃面的宽泛与精致、食疗的深厚与博大,更是对生活与生命的敬重与热爱。

春日食鲜,或者说春日吃绿菜的第三种形态,是“蒸馒头”、“烙锅盔”。

还是从春天的田野里采摘回鲜物,苜蓿为最,与面粉共同成就“馒头”、“锅盔”——和面,将剁碎的苜蓿掺入,共同揉制成团,之后或蒸或烙,便成为外观内里都“绿色”的馒头与锅盔。

辣子锅盔馍  视觉中国/供图

这样的馒头与锅盔,在发酵的面团包裹下,在水蒸汽或文火的炙烤下,面粉的麦香与苜蓿的清香互相融合,双向奔赴,面中有苜蓿、苜蓿中有面,各自清新又互相成就,最是美美与共。这样的绿色馒头或锅盔,一物在手,同时尝出两种感觉,双重享受,春天的气息便实实在在地氤氲在口腔里、肺腑中。

还有一种经典的吃法,那就是陕西人成就的“苜蓿菜卷卷”:擦干净案板,撒上面扑,揉面、切块,之后再揉、再擀,面团就在这一连串娴熟的动作里变身铜钱薄厚的大面片了,好了,晾着它。已经净过的苜蓿在一边摊开来,用菜刀简单地切几下。苜蓿鲜嫩,切碎了再蒸熟了就没嚼头了,要的就是这粗枝大叶的劲。

案板上的大面片在静静地等着苜蓿的到来,于是,把盆里拌好的苜蓿用筷子夹了,均匀地摊铺在面片上,面片一下子盖上了绿色的厚被子一般。这时候,两手并用,缓缓而又坚定地卷起来,让整张面皮包裹苜蓿菜的进度统一,让面片和苜蓿菜结合得更加紧密,紧紧地卷在一起,成为一个不短不长的筒状。之后手起刀落,长长的面菜“筒子”被分割成手掌横宽的尺寸,变身一个个独立的存在了。

不消多长功夫,“苜蓿卷卷”出锅,这“苜蓿卷卷”有了头一茬苜蓿的加持,加之油盐的滋润,麦香、菜香、油香,面皮筋韧、苜蓿鲜嫩,两者又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于是,便吃出春味、吃出新嫩,吃出香爨,也吃出温润舒适的情怀来。

陕西人春日食鲜,多是那传统的“面”来做伴。

何以如此?一是小麦的天然和纯粹。小麦栽培历史已有万年以上,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我国已开始种植。中国古人对小麦研究甚透,李时珍《百草纲目》云: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除过食用,亦广泛药用。由此看来,小麦是人类最早食用的最重要的谷物。二是制作的自然科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麦饭、面条、馒头、锅盔等,制作方法非常值得推崇——发酵、水蒸、水煮等,是加工食物最科学的办法,不但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而且非常有利于消化。用最基本的谷物、最科学的加工办法做出来的食物,更能被无障碍的接受。三是麦香。香味有很多种,就植物而言,各有各的香味,不同的香味为不同的人所喜好,但其中最基本的、为大多数人所喜欢的,是淡淡的清香。自然的、淡淡的麦香味,不但可以让人轻松愉悦,而且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四是便于消化。相对而言,面食更容易消化。

于是乎,陕西人就把春日鲜绿融进碳水里,花花绿绿、欢欢乐乐地“吃春天”。

“吃春天”,是我们这样一个美食王国的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使我们的人民能够将许多的食材魔术般变出美味来。能够“吃春天”,首推一功的应是有哲学思辨意味的中医学。神农遍尝百草,药王成就药典,莫不是在大自然中积极实践,以身相“试”,舍命尝食。于是,万千散落在天地间的草木花果,成为救死扶伤的良药,许多也成为万民之盘中餐。而能坚持“吃春天”,是美食文化的丰富博大与传统传承。

多好的时代,现在“吃春天”,已然是纯粹的尝鲜、解馋,以及念旧与回忆了。把春天吃下去,就能更加感知春天的美好,就不会再絮叨曾经的冬日萧瑟了。

春天堪吃啊!去吧,到大自然去,去看、去听、去嗅,更可以去吃,吃出美好,吃出幸福!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