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网络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微信公众号是大学生群体高度关注、经常使用的互联网工具,具有娱乐性、教育性、便捷性等特征。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行业中的发展中愈发充满活力,作为校园网络教育的主要阵地,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其对思政教育在高校的传播、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功能,有助于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如何建好网络平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重构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营造了灵活宽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为辅,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虽然授课形式在不断革新,思政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互动等学生自主参与的环节。但受到环境影响,整体教学氛围还是不够灵活。同时,学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在课堂上呈现出的状态也有所差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存在限制。而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可不受时空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微信公众号的一些附加功能如评论、点赞、留言等功能也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来说更加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提高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效率,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基本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化和常态化。
大思政课现场 视觉中国/供图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来源。高校微信公众号内容宽泛,包含了师生故事、科研、新闻、就业服务、热点互动等主题,以高效的服务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精品内容,成为高校重要的传播资讯和服务载体。同时,其在呈现方式上丰富多样,能够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实现多维度的交互和信息传递,在沟通、服务、价值引领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传统载体相比,其形式多样,更具有吸引力,能够把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化为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使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校园动态,时政要闻,从而接受价值观念的传递,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召力。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一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途径,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哪种形式、哪一篇信息感兴趣,根据调查分析,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所推送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即时性特点,校园新闻、身边故事、就业服务等精品内容可以随时随地被学生获取和分享,在了解学校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中一般分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含了平时作业、考勤等内容。而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的精品栏目中,学生可通过自身撰写的游记、所见所闻、榜样的力量、经典影评等和课程相关的原创作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投稿进行审核,将学生作品内容纳入综合评价中。对于思想活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公众号给他们提供了可以展示的平台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同时也优化和丰富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
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近年来,不少高校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用以宣传学校的思想引领工作、校园文化策划、精神文明建设、组织与管理。在舆论引导、精神塑造等方面建设性地开展工作,为师生服务。各高校依托自身特色,实现多元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宣传新格局。但如果在内容的来源、受众群体等方面缺乏细分,缺乏清晰的受众目标和定位,就难以引起对用户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一些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五花八门,包含了学院新闻、时政热点、学术文章、文娱活动等。看似异常活跃,但多数点击率低、效果不佳,难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和兴趣。这些现象反映出对目标受众、服务对象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晰,难以在为数众多、形式多样的公众号中脱颖而出,也难以增强公众号的黏性。
思政课搬进“元宇宙” 视觉中国/供图
推送内容缺乏针对性。高校微信公众号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将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想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在形式和内容上提高针对性。目前,部分高校在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和流量,在推送内容的选题、设计、素材采集等方面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要和内在需求,推送内容多为学校新闻、校园活动等,但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法制、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移植。
管理运营缺乏保障。高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受到内容设计、主题策划、语言风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具有设计学、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背景。但目前大多数公众号为思想政治教师个人兼职管理,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和整体规划,是目前高校微信公众账号面临的突出难题。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微信公众账号的就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更无法实现其育人功能。缺乏长远的运营规划,也使得公众号的成长动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育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强调网络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心价值,并不是否定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只有两者高度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就能乘势而上,借力前行。
分析受众心理,加强针对性。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在网络世界中的话语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高校微信公众号若想体现其育人功能,需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其内在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类别的推送文章在阅读量上有着显著差异,如:文图结合的形式点击率较高,其次是视频图文混合型,所以在策划推文时,应该多采用图文或视频图文的方式。同时,语言风格也要紧跟当代网络语境,多使用当前网络世界多用的流行用语,语言风格也要跟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感染力。
精心策划,提高工作感召力。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应具有情感性、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喜爱和关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如“昆山反杀案”“高铁霸座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在增加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加强对法律道德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要积极发掘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在排版展示上要注重设计感,充分利用美学原理和音频视频,调动读者的听觉、视觉,从展示方式上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
加强平台保障,提升专业性。在团队建设方面,高校可充分调动校内人才资源,着力打造一支由新媒体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舆情信息人员、大学生骨干组成的具有管理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营团队。目前,高校各院系乃至学生社团都建有大量的微信公众号,有关部门也会对这些公众号的运营情况进行评比。一方面高校应注意对公众号维护、运营人员开展素质能力培训,使高校各类型公众号在建设中能够达到“政治可靠、内容精良”的标准。
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在价值引领、内容创新、话语重构、平等对话等方面,高校微信公众号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形成有效的、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教育育人模式。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