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3年 / 第21期 / 正文

“第二个结合”:又一次思想解放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3-11-21 14:28 作者:王彩梅

在不久前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个论断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又为推进新时代的思想解放指明了方向。

延安革命纪念馆人流如织 周明明/摄

新时代新环境新任务需要推进思想再解放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益强烈,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建设领域对高质量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从国情世情看,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同时,他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回答时代之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继续推进思想解放,使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剔除不合时宜的观念以及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惯性思维和成规陋习,使主观和客观更好的结合,不断探寻和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断寻求解决新问题、新难题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思想解放的科学指引和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解放思想的要求并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他还指出,“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理论的提出也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的思想解放、适应时代要求、创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遵循。

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思想解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陕西虽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地区,但却有着以汉唐为代表的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有着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辉煌绚烂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这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极为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的根基。要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让文化的软实力最终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必须要大力挖掘和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从丰厚的历史文化、绚烂的红色革命文化、博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精华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在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感受秦腔传统戏曲魅力 新华社/供图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引领和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创新的前提和指南。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深刻掌握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在学深悟透上持续用功,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超越、善于超越,坚持用“六个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在做实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用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养分,不断推进守正创新。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坚定不移传承好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坚定不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途上为推进中华现代文明坚定“守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着十三朝古都的陕西,唐朝时期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创造造就了“大唐盛世”,吸引世界各国派使臣前来学习交流,创造了农耕文明的辉煌。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追赶超越的陕西,要充分挖掘利用传承好这种创新创造的精神,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种创新创造的文化基因优势,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转化为推进具体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争当时代弄潮儿的精神状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最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陕西丰富博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两创”,最终使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文物、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手段、创新载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扩大并深化文化影响力,树立现代陕西文明、传承、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要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以国际视野在深度开放、交流、互鉴中讲好陕西故事,在更大平台、更宽广领域上吸引并助力合作共赢。第二,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秦创原构建起全域协同创新格局,不断推进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充分释放,加快形成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并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第三要加速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产业支撑。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利用陕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扎实推进重点文旅产业链提升行动;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数字赋能、金融支撑,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整合文旅优势资源”,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化的文旅产品,不断提升文旅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夯实建设文化强省、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