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抓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省委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以陕西的‘稳’和‘进’为全国的‘稳’和‘进’多作贡献”等要求。全省各级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入手,紧紧扭住工作重点,谋深抓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以纲带目,在“稳”的基础上更加奋发有为地“进”。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继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着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加速转。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数字消费,倡导品质消费,不断夯实“能消费”的基础、完善“敢消费”的保障、营造“愿消费”的场景。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要建强顶天立地的创新平台,下好先手棋、争创“国字号”、锻造大载体,加快转化医学、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度。要培育铺天盖地的创新主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巩固拓展“三项改革”成效,加速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企业矩阵。要营造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发挥秦创原示范牵引、集聚辐射的重要作用,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带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雨林”。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要坚持“稳控转”调优能源工业,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加快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增储上产,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坚定不移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坚持“集群式”培壮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链长制”,在实施链式创新、推行链式招商、打造链式服务上不断实现新进展、新突破;实施制造业补链扩链强链行动,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制造强国的陕西地标。要坚持“数字化”升级产业体系,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平台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产业大脑建设等重点工程,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实施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扎实推动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以市场化方式继续推进国企战略重组,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治理机制,打造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标杆。要以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支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营造最优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推动开放平台大提升,全面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着力提升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外向型产业、出口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推动优势产品服务走出去,尽快实现进出口规模和外贸主体双倍增。要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坚持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精准招商,源源不断引进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新量多的好项目大企业,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尤其是提高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强化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进一步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完善落实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就业政策。要把牢县域经济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抓手,优化落实“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集体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聚焦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最关键的任务,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巩固秦岭、黄河流域、汉丹江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下硬茬抓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