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更加完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充满活力的体制,是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调控科学有效的体制。
市场机制运行高效。高水平,首先体现在运行高效的市场机制上。其特征主要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统一开放,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微观主体充满活力。富有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是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其特征主要是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各种市场主体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宏观治理科学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之所以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避免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垄断、损害公共利益等市场失灵问题。
应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主动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力和大国兴衰的关键要素,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同时,国际力量对比加速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只有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深化改革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的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制度短板,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过程,更是体制变革和创新的过程。高质量发展要有高水平的制度作为保障,我们必须在产权制度、公平竞争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按照更高标准推进改革,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纵深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重大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命脉的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公平规范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市场法规及标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严格保护、高效合理利用土地,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制度规则。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扩大配置范围,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透明规范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监督实施机制,增强刚性约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
优化治理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协调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把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健全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