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特别是“不敢为”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四怕”:认为“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怕干得越多出错越多;担心“出头的椽子先烂”,怕触及矛盾引火烧身;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被举报诬陷;忌惮“到处是‘甲方’、满地是‘雷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动辄被追责问责。虽然存在“不敢为”问题的干部只是少数,但容易影响到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态和状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风气不可长,这种状态必须改。
治理不敢为 视觉中国/供图
深究“四怕”的原因,一方面是干部主观懈怠,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力本领、斗争精神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还有差距,对“担当作为”缺乏深刻理性的认识,前怕狼、后怕虎,爱惜羽毛、精致利己,不能心无旁骛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担当氛围不够浓、履职环境不够优,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还没有真正做到位,考核评价、正向激励、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激励“雨点小”、问责“简单粗暴”、容错“隔靴搔痒”,不仅纵容了为官不为“孙连城式”的干部,而且伤了一批敢闯敢干“李云龙式”的干部,为“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从组织上讲,要对症下药,进一步优化树正气、祛邪气、强激励、促担当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充分调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干部背后有“靠”。面对干部被诬告或被恶意诽谤中伤的情况,组织上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干部澄清正名,同时严惩诬告,遏制歪风,让“靠山”真正靠得住,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干部身上有“甲”。对于改革创新浪潮中冲锋陷阵的“李云龙”,不仅需要加油呐喊、吹“冲锋号”,更需要为他们配备关键时刻能挡住“弹片”的“防护甲”。“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干部冲锋陷阵时的“防护甲”,各地在政策落地中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把“防护甲”打造得更坚硬一些,让干部放心“闯创干”。让干部眼中有“光”。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拉下马”,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要给他位子“扶上位”,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中把“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让广大干部看到成长进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