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3年 / 第19期 / 正文

“让翅膀重现”的筚路蓝缕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3-10-20 15:21 作者: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齐雅丽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学美学价值,还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抢救性地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保护自己、保护自然、造福当代、福泽后代的重大任务和使命。那么,对一个濒危甚至极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的保护,从寻觅到抢救,再到繁衍与扩展,从以个位数计繁衍到上万只,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壮举,值得大书特书、充分褒赞。这样的壮举就发生在陕西,那就是当代人类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典型范例,即对于朱鹮的寻觅、抢救、保护和繁衍、扩展。

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当人们看到朱鹮已经重新恢复种群规模,并且已经进入基本的常态生息的时候,肯定会无限欣慰。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人们看到结果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过程,当享受到成果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取得成果的艰辛。这种忽略和忘记,可能是人性使然,可能是认识使然,更可能是缺乏了解导致的认知使然。如果任由这样的状态呈现,可能会产生某种懈怠,可能会神经麻痹,可能会放松警惕,可能会觉得一劳永逸。更甚的是,这样会对曾经的艰辛过程漠视或淡忘,会对曾经的奋斗不公不恭,以至于会对日后的相类似的奋斗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忽略历程就难以良性发展。因而,必须记住以往、回顾以往,为过往的奋斗树碑立传,为接续的发展树立标杆。

对一段历史进行回顾,可以是历史记录,可以是通讯纪实,也可以是回忆录式的记叙,但区分不同内容而言,一定意义上最佳的方式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本身是用文学和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们活动的文学体裁,具备了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等特征,也具备了较大的容纳性和丰富性。具体到对朱鹮抢救保护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足迹和人物事件,用报告文学这一题材反映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重现的翅膀》,这部大篇幅的报告文学,煌煌40万字,内容丰满、架构合理,深入细致、详略得当,事件圆满、人物立体,情节跌宕、脉络清晰,认识深入、观点鲜明,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一部这一题材和体裁的佳作。之所以能够有上述嘉许之词,是作品所呈现的价值所在。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先要说作者队伍的新老结合、经验与新锐的结合,当然也实现了整体风格的和谐融合。第一作者莫伸老师是辛勤耕耘文坛的一位长者,他已经用许多作品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也用恭谨、倾情乃至悲悯塑造了独特的文学风格。此次担纲这部作品的领衔作者,就已经为作品打足了底色、规制了方向,一定意义上是这部作品的压舱石和掌舵者。当然,更为深刻和高尚的意义在于,他的主导把舵式的创作,对于有幸参与的年轻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有这样的老与新结合的创作组合,有守正创新的创作态度,就为一部好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作品本身来说,第一应该肯定的就是追寻足迹的足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任何一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中,足够量的行走是一种必须。这种“行走”,就是深入生活、探究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是沿着生活的脚步迈动创作的脚步。闭门造车的创作现象基本已经被摒除了,但简单的或者写意式的行走却还存在,有的写作者的写作资源可能不是道听途说,但有可能是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的行走,这就使得作品肯定会露出不完整不深入的破绽。而《重》书的创作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走,全方位的了解,当然更有行走与了解后的解析与表达。我们知道,朱鹮抢救保护的难度之一就是山高路险、行程久远、跨度巨大等,那么,对于这一基于事件特殊性的举动的再现,也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沿着过往的足迹寻觅。可以想见,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作者们必须跋山涉水,必须广为寻访,这是一种必须,更是一种恭谨。基于这一点,应该对这部书的创作态度给予足够的褒赞,值得创作者们学习。

第二应该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报告文学创作领域,当代被予以高度赞誉的徐迟的《哥达巴赫猜想》,除过熟稔的文笔和精彩的文学艺术性,其对“数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的数学问题的极具内行色彩的解析和描叙,是这部作品的特别优秀之处。对于这个极具专业性的领域,作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学习,进而能够以文学的形式做出内行色彩的叙述。不但详尽深入地记叙了科研人员的辛劳与攀登,也为广大相对“外行”的读者所更加容易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撰写报告文学,首先要学习描写对象,要相对深入地了解、掌握描写对象的基本知识,甚至是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才能确保在写作中深度挖掘、准确反映,力戒照猫画虎、隔靴搔痒的外行话的出现。那么,在《重》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们的学习痕迹,那就是通过作品呈现出的内行的、细致的关于朱鹮、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在保护中的各项工作的详尽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获得,一定是作者们从书本学习到的,从大量的资料中获取的,当然更是以恭谨的态度向专业人员求教而来的。正是有了这样的谦虚的真正的求知欲,才使得作者们能主动而深入地去学习,进而在作品中显现出效果。这一点是装不出来的,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作品是立不起来的。为此,必须向作者们的严谨态度和创作精神致敬。

汉中洋县朱鹮起舞  视觉中国/供图

第三应该是事件意义的提炼。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的通讯报道和事件记录等,它必须呈现出对所描叙事件的意义的提炼,必须呈现出一种基于认识、分析与思考之上的观点概括和思想提炼。令人欣喜的是,《重》书在详尽地记叙了朱鹮的被发现、保护、繁衍与拓展生存空间等事实之后,还对这些工作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凝练的表达。这种表达既有宏观高度,也有条分缕析。有对整个事业重大意义的提炼思考,也有对其中各个环节的意义的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作者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学识学养,进而成为一种思想性成果。正是有了这些基于事实之上的意义的表达,才会让读者在看故事、看人物之后,不独觉出兴趣,更多的还有认知的提升。所以,一个好的报告文学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提炼和概括的能力。报告文学的创作者,一定程度上应该是知识型人才,《重》书作者表现出了这样的素养。

第四应该是精神境界的提升。用相当体量的篇幅,叙论一种野生动物保护的筚路蓝缕,记叙为之奋斗的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区域的功绩,是这部报告文学的正确的主题选择。在历史进程里,在世界发展变化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件和人物值得树碑立传,这是我们这个伟大国度和时代的丰富贮存。如何确定切入点,如何在鲜为人知的领域、或者虽然广为人知又不深知的领域,选择报告文学着力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大课题。《重》书选择了人类永恒的一个使命性话题,那就是对于生存环境的保护,对自然物种的保护。关于这一领域,一个是尽人皆知但不详知,一个是对于其难度较难了知。具体到朱鹮的保护上,这个在近当代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取得较大成功的事件,几乎是范例式的,这是中国人、也是陕西人对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关于朱鹮的保护,各种文字、影像都有大量的报道或记录,但客观来讲,在文学领域,还缺乏一个宏观整体的大作品来记叙。可喜的是,《重》书完成了这一空白的弥补,而这空白的弥补,更大意义在于重现了一种精神,让这种无私奉献、艰辛探索、恒久坚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全景式生动体现。一定意义上,《重》书挖掘、梳理、表达、呈现了这种精神,为人类的奋斗者树起了丰碑。

第五应该是相似标杆的树立。所谓“相似标杆”,具体的说法是,这部报告文学,为之后的类似作品甚至是全部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又一次树立了一种标杆或范例。这个标杆就是一种恭谨的创作态度,一种谦虚认真的学习,一种不计烦累的探求,一种对于文学的忠诚。尤为要强调的一点是,《重》书的创作历程,正值新冠疫情反复之际,作者们要克服的困难相对更大,受到的局限也很多。但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时间段里克服困难,甚至冒着一定风险,完成了行走、探访、求证到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写作态度的标杆的树立。

当然,限于客观原因,这部原本可以图文并茂的作品,无法呈现更多精彩的画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缺憾。但从作品的主流色彩和核心意义而言,已经足堪嘉许,是近年来一部较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再次向《重现的翅膀》祝贺,为“重现”的精神称道。也愿更多的文学作品再振翅翼,让文学的天空瑰丽多姿。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