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县域经济新的模式和新型业态迭次涌现,也广受各方关注。仅今年上半年,我省就两次召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并出台接续政策措施。
山阳县连续两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位列A类等次,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5元、增长7.1%,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是什么让这个秦岭深处的县城有如此亮眼的经济数据?底数清楚、定位明晰,不“邯郸学步”,使得产业有资源、技工、技术的支撑和保障,而非空中楼阁。
跳出低水平盲目模仿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牵一发而动全身。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跨入3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份,县域经济功不可没。事实上,陕西79.8%的土地面积、55.2%的常住人口、42.1%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
但就整体而言,少数县域经济较为高光,更多仍旧“默默无闻”。
消费者挑选食用菌产品 新华社/供图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特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山阳县委书记谢晓军认为,县域经济的本质在于特色,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特色产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所以要跳出低水平盲目模仿别人的“内卷”。
近年来,山阳县以理念之变引领产业之变,以产业之变促进发展之变,在产业培育发展上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一般化到优质化,走出了一条山区县产业突围发展之路。
“对于普通的山区县来讲,培育发展产业不可能全做到高大上,很多时候需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催生项目。”山阳县招商局局长李鸿说,我们挖掘机遇谋产业,抓住伴随着东部产业转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兴起这一机遇,从2018年开始无中生有发展起电子信息产业。
平平无奇也可造就不同寻常,草根经济也可长成参天大树。以食用菌为例,山阳致力于把这项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这个想法的基础源自山阳的气候、地形、土壤,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在这里,食用菌有千年的发展史。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城已成为承载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进城落户的主阵地。
山阳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就有49种,主要有钒、金、锌等金属资源,其中钒矿储量最大,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矿床。
钒矿的发展也间接带动镇级商贸业的蓬勃。多个矿山位于中村镇,大量流动人口聚集,让一个小镇拥有多达198家超市、酒店、餐馆等。
电子信息产业带动2000余人就业,食用菌产业链上镶嵌1万余户农户,钒产业直接带来一个镇域的商贸发展……随着产业发展,县域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不断向外产出的同时也能汲取能量,这也是“金山银山”不竭的价值所在。
改变先从理念开始
“唯有打破固有思维和路径依赖,勇于破局、善于聚力、敢于争先,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谢晓军说。
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绕不开创新发展之路。山阳有着创新性的“链式”思维,在县域经济中无处不在。
例如,从最初的招商引资上,山阳发动雷博、瑞裕等企业现身说法,开展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先后支持和丰阳光、迈思普等链主企业接续投资六个项目,吸引金时捷电子、富新金矿等十家企业落户,签约高端4D曲面光学玻璃等延链补链项目27个。
在此之前,山阳还以标准化厂房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集约拓展空间的有力抓手,投资4.6亿元建成多层标准厂房26万平方米,让企业拎包入住、快速投产,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提高了园区承接力。
“走自己的路,让大家的路都好走,这是链式发展的方法论。”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伍淑军说,“根据自己的优势,承担不同角色,进行差异化竞争,比起在同一拥挤赛道拼成本、拼投入,最后打得头破血流,岂不更好吗?”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链主”企业和丰阳光的作用更为明显。除了食用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联农带农促增收效果显著,山阳还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聘请中科院院士为首席专家,促进和丰阳光与西农大、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并在和丰阳光组建陕西珍馐食用菌研究院,建设菌种研发中心,努力抢占菌种主导权。
“链主”企业是行业领头羊,如同产业链的“扩音器”,不仅能带动上下游、左右链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能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没有低级的产业,只有低级的思维。”山阳县发改局副局长李波波说,“创新是县域经济永恒的动力源。”
山阳开采钒矿多年,矿业占工业比重70%以上。工业产业想要进一步做强,不仅要靠增量,更重要的是提质。
近年来,山阳以产品精度提升为目标,对现有企业进行扩能技改,建成高纯金属钒、钒铝合金等项目九个,将原来的初级加工延伸为全钒产业链。同时,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风口,以钒资源清洁利用为方向,建设钒材料研发中心和2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
让干部成为县域经济的“操盘手”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
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尤其在县域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再塑优势的关键窗口期,更需要领导干部手中有几把“刷子”。
从千方百计引进雷博科技公司的普通干部杨林广,到挨家挨户推广食用菌产业的年轻村支书杨转丽,山阳县的干部身上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正因如此,近几年山阳电子信息、食用菌和钒等产业蓬勃发展,让其县域经济成绩亮眼。
山阳县印发了《关于实施县级领导及部门联系包抓重点工业企业的通知》,县级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包抓单位也派驻干部到企业,办理手续、争取资金、协调贷款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能不能有一支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干部队伍,县域重点项目建设就是作风提升效果的检验场。”伍淑军说。
今年以来,山阳县为瑞裕、丰源、五洲等十余家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00余万元;为金地公司现场销售建筑材料200余万元;为10万吨纯净水项目协调解决了征迁、清场、规划等问题……立足发展态势,积极换脑子、转作风,干部变被动审批为主动靠前服务,从柜台式服务向保姆式服务转变。感受到山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的态度也从“请我来”向“我要来”转变。
怎么让干部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操盘能手”?
“要善于压茬育苗,增强理论学习修养、提高工作能力,还要推动培土肥根,优化干部敢为的大环境。”伍淑军认为,“干部敢为,才能为县域经济汇集更多的发展智慧和创造火花。”
山阳县提出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带动、教育培训工作模式,建立督办警示、清单管理、激励保障机制,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干部本领能力。目前,在高质量项目、营商环境等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9人,培树26名正面典型。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的发展比拼,既不能因为政策好、资源好就等靠要,也不能因为底子薄就动摇发展信心。县域经济要不断做强做优,每个阶段也要有几把新的‘刷子’才行。”谢晓军说,山阳将持续在项目提速、招商提质、效能提升上狠下功夫,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加速、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