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3年 / 第16期 / 正文

秦创原的“磁场”

经过两年的探索,如今的秦创原已经初步形成了秦创原现象、营造了秦创原生态、探索了秦创原模式、打造了秦创原板块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3-09-15 16:47 作者:李勇刚

2014年始,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教授张延超团队就有一个梦想:他想把自己辛苦研发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润滑与密封核心技术,真正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该技术一且产业化,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以及服务重大装备制造业,每年将产生数亿元的产值。

然而,数年时光匆匆而过,张延超距离自己的梦想却越来越远。由于缺少经验和产业化所需的测试车间,生产车间、资金等,一段时间里,张延超团队的项目迟迟不能产业化。提起这些,他说“(20)19年,最接近的一次机会,有人牵线要把我们的项目落到张家港去,但最后没有弄成。”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职业技术经理人为团队提供对接投资机构,初期管理运营、未来行业人才对接等专业化服务,张延超团队产业化所需的资金、运营团队等问题迎刃而解。如今,张延超团队的成果转化已经驶上快车道。

张延超团队成果转化并非个案。2021年以来,在“秦创原”政策和资源加持下,陕西大地每天在上演像张延超团队这样的创业故事。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沣西新城为例,今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80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家;新增高校科转平台四家、专业孵化器一家,陕西微软创新中心互联网创业孵化器入选国家级孵化器,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支、科技经纪人11人、“新双创”队伍四支,新增入选市高层次人才十名、“秦创原”创新人才28名……科技创新让这里正在成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秦创原”:孵化器+“特区”

陕西有富足的自然禀赋,也有优质的科教资源。为了打通科研成果转换的瓶颈,2021年4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启动。

“秦创原”搅动了一池春水,陕西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地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建设陕西科技创新高地。这里因此也成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

第10页-12(1).jpg

沣西新城西安锐磁电子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实验

两年过去了,在“秦创原”的主导下,陕西的科教界和实业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仅2022年因为“秦创原”的带动,全省新增科技型企业103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3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135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1.8倍、2.4倍、2.5倍和1.2倍。

作为距离“秦创原”最近的“窗口单位”,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这两年来也是收获满满。“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杨稣表示,经过两年的探索,如今的“秦创原”已经“初步形成了‘秦创原’现象、营造了‘秦创原’生态、探索了“秦创原”模式、打造了‘秦创原’板块”。

如今,“秦创原”已经成长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资本入陕背后有故事

2022年10月,深圳市红土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红土一号”)和北京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简称“达晨财智”)先后与秦创原科创基金签约。秦创原科创基金还对两支基金进行了首期出资。

“红土一号”和“达晨财智”分别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和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达晨财智”)设立。众所周知,“深创投”历来被视为中国本土创投“领头羊”,迄今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194亿元,已投项目近1500个,投资企业数量和上市数量行业领先。此外,作为我国第一批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达晨财智”目前管理基金总规模约360亿元,投资企业超过670家。

第9页-11(2)(1)(1).jpg

西部云谷成为科技型企业聚集地和创新策源地

两“基金大佬”之所以和初出茅庐的“泰创原科创基金”签约,不仅是因为后者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更核心的是因为秦创原科创基金的背后,是陕西大力推进的“秦创原”。

2022年9月,西咸新区与陕西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秦创原科创基金。其后,由陕投资本和西咸金控联合设立陕西秦创原科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该公司也作为秦创原科创母基金的运营机构。秦创原科创母基金则于2022年2月完成备案。

“秦创原”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秦创原科创基金目标,通过投资天使和成长主题的子基金的方式,最终投资于秦创原科创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产业。”

据介绍,两年来,作为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系列基金之一,秦创原科创基金一方面是“秦创原”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将作为科技创新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为“秦创原”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目前,该基金累计储备子基金52支,其中已设立三支,规模达到22.28亿元。

实际上,“秦创原”成立两年来,随着陕西科技转化的加速,西安乃至陕西一个庞大的基金群正浮出水面,而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在纷至沓来。据媒体公开报道,到2023年,秦创原基金规模很大可能会超过100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已经设立了17支,此外,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20余个,形成基金带动及返投西咸新区落地资金11.62亿元。

西安市年初发布的《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介绍,将围绕“秦创原”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事实上,近年来西安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投资人而言,这些都是一个值得挖掘和投资的“富矿”。

因此有人说,如今去西安的资本队伍浩浩荡荡。

科创企业的“加速器”

2022年12月21日上午9点30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音,“秦创原”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陕西源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杰科技”)正式登陆上交所。成立于2013年的“源杰科技”主要聚焦于光芯片行业,主营业务为光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2.5G、10G、25G及更高速率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等。该公司也是陕西23条重点产业链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

2021年6月,正是在“秦创原”平台的支持下,西咸金控管理的西咸引导基金通过投资子基金陕西先导光电集成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先导基金”)对“源杰科技”投资5708.33万元,共帮助“源杰科技”对外融资1.7亿元。该轮融资除了先导基金作为领投方,其他跟投方还有包括国投创业、广发乾和、中信证券、北京工大科创、超越摩尔等投资机构。后期,通过“秦创原”平台,“源杰科技”又陆续引入了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国开基金、国开科创、欣芯聚源等机构投资方。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鼎力相助,“源杰科技”近年来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迅速提升,出货量始终稳居国内前列,营业收入、净利润稳步提升,为成功迈入资本赛道奠定基础。

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源杰科技”被认为是从“秦创原”走出的第一批“硬科技企业之星”,也是沣西新城的首家上市公司。源杰科技有关负责人也曾坦言,如果没有津西新城这个“总窗口”的孵化,“源杰科技”会不会走到今天。

两年来,“秦创原”不断健全“政产学研金用”全要素服务,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技小巨人一瞪羚企业一独角兽企业”企业梯队培育体系,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等全方位发展需求,助力沣西新城乃至陕西走出了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

“源杰科技”之外,因为“秦创原”政策和资源的双重加持,这两年来陕西还有多家科创企业跨过“死亡谷”、熬过“阵痛期”,实现了快速发展,比如华晟复材、西安赛隆等。

为了孵化更多“源杰科技”,这两年来“秦创原”始终围绕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开展工作。西咸新区更是先后出台了《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若干措施》《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企业上市孵化中心,服务推动17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先后扶持同力重工等企业成功上市,初步形成了“秦创原”系企业集群。

据统计,2022年陕西新认定瞪羚企业298家,总量达43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万家,同比增长43%;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49家,总数突破1.2万家,同比增长42%;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数达13家,数量居西部地区前列。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功不可没。

“全省协同”的新使命

长期以来,科技资源高度集中的西安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一枝独秀”。但自“秦创原”成立以来,随着各地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沣西“总窗口”屡屡发力同时,也不断引领着全省科技创新的升级发展。

尤其是进入2023年后,“秦创原”全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方面更是动作频频。

2月23日,“三项改革”进铜川暨科技成果集中路演活动在铜川新区举行。当天,“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飞地(铜川)科创中心揭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与铜川市有关区县、企业签订了成果落地转化合作协议。

早一些时候举行的“秦创原”总窗口地市行(榆林站)活动举行时,榆林市表示将以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建、自身队伍创优,科技工作创新“三大工程”为牵引,全力推动“秦创原”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落地落实。

延安市表示将加快“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延安)延长石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延安碳中和研究院的落地建设。汉中、商洛也纷纷揭牌各自的“秦创原”孵化器地市协同创新基地……

3月14日,西咸新区在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咸新区建设秦创原总窗口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行动背景、思路目标、重点行动、保障措施。其中“重点行动”共包含“两链融合”创新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创企业孵育行动、硬核产业促进行动、创新生态营造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全域创新协同行动等七个方面。

未来三年,“秦创原”力争将总窗口建设成为全省“两链融合”主阵地、成果转化新特区、科创企业繁衍地、人才创新首选地、机制改革试验田和创新网络总枢纽。

今年3月31日举行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大会上,“秦创原”又迎来新使命:陕西将加快构建“秦创原”建设“一总多区多平台”的发展格局,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把“秦创原”创新服务能力更好辐射到市县、园区、院所、企业,推动全域协同发展。届时,“秦创原”不仅是创新创造和创业的高地,也是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场、协同创新示范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