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简单的说教常常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何通过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咸阳探索全环境育人的“大思政”体系。
思政课之“大”,不是指课堂规模的大小,在于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强调社会各方面参与力量之多,横向辐射范围之广。让思政教育不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让学生能够落实到日常实际行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通过构建一个完整体系,形成合力,把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了育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自我与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问题。”咸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政府教育总督学郭勇说。这既是咸阳市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鲜明特征,又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积极探索。
成才之路千万条,分数不是唯一
咸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通过陕西省“振兴计划”招录到基层中小学任教的“90后”田飞,在工作的九个年头里,对思政课的学科地位变化感触颇深。
烘焙课上,学生学习粮食分类
刚从教时,思政课的课时配备少得可怜,还总是边缘时段,甚至连思政老师都被整体编入“机动组”,哪门课老师不够就顶哪门。那些年,数学、物理这样跟他本专业毫无关系的课程,他都代过。
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田飞努力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通过适合学生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冲击双一流大学,对于很多文化课底子差、但实操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掌握一技之长,或许才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是田飞在乡镇学校代课多年后的感悟。
课堂上,田飞特意找来刮腻子世界冠军的短片播放,打动了很多孩子。以前只比成绩,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希望和信心,现在田飞更加在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国家都在大力扶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不是‘层次’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职业教育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三原县陵前中学教研室主任景宁说,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现在的紧缺型人才。
农村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自信。之前,从小跟着父亲在红白喜事上赶场子的九年级学生张强(化名),因为成绩落后,还总是被老师同学在酒席上偶遇而自卑躲闪。在上过思政课的“生涯规划”课程后,他终于能够正视自己的喜好,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
张强在课堂上说,“学习赶不上趟,但我从对乐器感兴趣,以后努力考上音乐类的艺术院校,学成后办个红白喜事传媒公司也很不错。”他的话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从那以后,不光是张强,就连其他几位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后进生,也经常争相举起自信的手。老师们更注重在课堂上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推销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孩子们未来踏入社会可贵的品质。
周末,父亲给张强报班学起手风琴。再在红白喜事上遇到,14岁就已经长到一米八的张强落落大方地站在台上吹唢呐、拉手风琴,成为远近闻名的兼职乐手。现在,田飞时常拿张强的故事来鼓励同学们。
“思政课不再是‘背多分’,不是只靠考前画圈背诵,而是情景式地融入孩子们的成长生活之中。思政课教师更要做到在教学业务上强起来、在课堂成效上富起来。”去年,田飞获得陕西省第三届思政课大练兵省级教学标兵,还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乡镇中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
教学方式千万种,爱的教育不可缺失
“刀出鞘,箭上弦,不达目标枉少年,看我—班,锐不可当!”
“山中蛟龙,水中猛虎,初二四班,卧虎藏龙,赶超一班,不在话下!”
学生进行礼赞祖国表演
去年冬学打擂台,高小乐(化名)代表自己的班级上台去跟别的班级宣战,现场气氛空前热烈,孩子们都在为各自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声嘶力竭。
可打完擂台没多久,高小乐却独自敲响了班主任田飞办公室的门。忸怩支吾了一阵,才说明来意,虽然大家现场都很上头,但她感觉为了班级荣誉说出的有些对战宣言,会伤害到和对方班级宣战同学的私人关系。
高小乐表面看起来阳光自信,内心却极其敏感细腻,田飞老师深知她的性格源自她无力改变的原生家庭。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出意外去世,母亲随后出走杳无音讯,打她记事起,就是年迈的爷爷独自抚养她长大。即便这样,高小乐还是出落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田飞老师开导高小乐后,便找到当时和她对战的女生,没想到对方完全不以为然,在高小乐内心上演的独角戏就此落幕,心里的疙瘩也就顺利解开。
2022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田飞老师发现线上教学三四天,点名时高小乐总是离线状态,她的成绩也从全班第一名有所下滑。跟政教主任汇报情况后,他们决定一起去高小乐家里一探究竟。
家访后才知道,高小乐的堂爷爷去世,家里人都在帮忙料理后事,她思想有些松懈,以爷爷手机不方便上网课为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两位老师给高小乐做了思想工作,辅导了近几天落下的功课,还帮忙协调好上网课的网络保障,第二天高小乐如约上网课,成绩也很快追了回来。
这样的“小灶”,并不专属于高小乐这样的“三好学生”。对留守学生、残疾学生、贫困学生、随迁子女和学困生,咸阳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开展“五类学生”的普查活动,摸清底数,为每个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帮助“五类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特别是要关爱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密切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与同学建立正常交际关系,鼓励其他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怀。
学校从学习方面对“五类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五类学生”由班主任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确定同桌,负责文化课上的帮扶。
“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我们要求所有老师对‘五类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他们感到备受关爱。”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邵辉说,“五类学生”关心关爱和党员教师“千帮千”结合在一起,把老师和学生串联的更紧密,也让教育更富有温度。
学校里最有名的“刺头儿”张子杰(化名),就是邵辉的帮扶对象。之前的一个周末,张子杰带着村里几个孩子偷骑别人的电动车,主人报警后,警察来学校调查,邵辉带着张子杰给主人诚恳道歉,请求不给孩子档案留污点,校长的态度让张子杰很是意外,却倍感温暖。
邵辉到张子杰家访后发现,家人对张子杰的监护很不到位,在家就是把手机丢给他打游戏,他和母亲的关系也极度紧张。之后,邵辉定期上门苦口婆心地分别对张子杰和父母劝导,他们也都在逐渐改变。
疫情期间,邵辉不能定期上门,就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在里面写了很多鼓励的话,把它送给张子杰,并约定网课期间,张子杰每天都把学习收获写到这个本子里拍照用微信发给邵辉。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正常复课,班主任惊喜地发现,之前从来不写作业的张子杰每天都能按时交作业,成绩也进步不少。
学校举办运动会,张子杰积极参与各种项目,还主动帮老师维持起现场秩序。那个周,班级评选“五育之星”,张子杰得了高票,收到了自己上学以来的第一个奖状——“体育之星”。他的妈妈哽咽着给邵辉打来电话,激动地诉说孩子的喜人变化。
人生景观千万重,唯有灵魂最迷人
思政课,只是做思想工作吗?给予每一名孩子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是大思政的有效方法。
“所有人准备,检查设备,321起飞!”随着一声口令,在三原县东关小学校园的操场上空,航模一会腾空翻过,一会侧身飞行,地面上操控这些航模飞机的同学胸有成竹,从设计、制作组装、调试、试飞模型都由这些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旁边足球社团的同学正在练习运、传、带、射,教练布战图上,走位、战术、分工、阵型都被标记的清晰明了。
楼上,绘画社团的孩子们安安静静地画着素描。隔壁教室手工社团,孩子们正认真从编织、锁角到穿丝,让每一根丝线上都有自己指尖的温度。
插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此时,插花艺术社的同学们有的在制作花束,有的在用手工社团做好的花篮插花,孩子们沉浸在感受美与创造美之中。
机器人社团活动室里,同学们三五组队,让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执行指令任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都是三原县东关小学的社团活动时间,操场、活动教室到处都是孩子们沉浸在各种爱好中的身影。
“男生喜欢报运动类社团,女生报创意手工、舞蹈、器乐类比较多。”三原县东关小学副校长孙丽荣表示,孩子们每周在社团自制的手工作品,都物尽其用变成走心的礼物,有时还会成为优秀师生的奖品。去年教师节,每位老师都收到了孩子们做的花束。
时时皆教育,处处是课堂。三原县东关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及学生兴趣,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成立30多个社团。
社团课程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实行校内“走班”,多种社团同时展开的模式,最大限度的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大学生参加不同社团的机会。特色作业给学生们的学习增添了兴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也吸引更多孩子投入到爱学、乐学、会学、想学的行动中来。
“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孩子未来60年。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一生有热爱生活的力量。”三原县东关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梁金辉表示,学生自主自愿是社团活动开展的第一原则,既要保证每一名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又要使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彰显。
在三原,五育发展的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还移动到实践的天地中。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以劳育人,让少年儿童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在实践中创造幸福。
“嗨,那几个同学,是给西红柿苗搭架呢,咋给辣椒苗也插上竹竿啦!”
“老师,绳子太短,绑不住。”
“我看看……长绳子是绑架子的,短绳子是绑菜苗的!”
柏社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耕读园内,孩子们笑着学着,感叹着原来种植还有这么多学问。栽红薯,拔草,给西红柿搭架,栽种水果玉米……这些生在县城却没和泥土打过交道的孩子们,干起活来个个不甘示弱,他们团结协作,你追我赶,比谁栽的红薯苗多,比谁拔的草多,比谁挖的坑多……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小手脏了,小脸花了,衣服染色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而是骄傲着说,“老师,我也有一双会种地的手了。
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咸阳市打造的全环境育人体系,让学生的视野由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