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榕江正在用“超好看”赛事、“超好吃”美食、“超好玩”美景、“超好住”民宿等“超”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接下来怎样才能保持好、用好这种纯粹而热烈的快乐造就的“超品牌”,使其在多彩贵州的土地上继续生长、蔓延呢?
村民在贵州“村超”足球赛场旁的文创摊位
要守初心,持续保持赛事烟火气。无论是“村BA”还是“村超”,火热的表象是有足够多的人,实实在在地参与、融入了这项运动,火热的根源则在于赛事的“烟火气”、新鲜感。对榕江、对贵州而言,接下来的赛事是否能持续保持“烟火气”和新意、是否始终给大家带来惊喜和新鲜感,是一大挑战。
因此,一方面要持续保持赛事的民间性、乡土气,无论是赛事组织、参赛队伍、参赛人员,还是赛事规则、活动奖品等,都要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甚至参与,一定是确保群众搭台、群众唱戏,政府要做好配角,以支持、引导、服务和确保赛事期间安全为主;另一方面,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要深度挖掘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丰富赛事、丰富活动内容,为“村超”等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进而形成越来越多的“体育+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持续为贵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超”能量。
要善借力,推动特色资源产业化。民族文化是榕江所长,也是贵州所长,仅榕江就有苗、侗、水、瑶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以及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多项,还有罗汉果、小香羊、白茶、卷粉、芋头糕、牛瘪等数不尽的特色瓜果美食。
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侗族大歌,成熟于宋代,盛行于明朝时期,悠扬的歌声穿越千年传唱至今。
贵州“村超”足球赛场一角及附近设置的摊点
体育产业实际上具有一种辐射带动广、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一方面要借力赛事形成的人气,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农业、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赋能。另一方面,积极有实力的“足球”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商家等落户榕江,推动体育赛事和少数民族特色民俗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城市文创人才入乡创业,加大“超”主题文创潮品研发力度,形成一条围绕足球的特色产业链条。
要重功能,推动城乡建设品质化。要聚焦“体育+”系列活动衍生的新需求,着力补齐榕江体育设施建设的短板弱项,如足球场地的升级改造,足球场安全设施、对外联系通道建设等,要以优质的赛场、便捷的通达性吸引更多的足球爱好者参与到“村超”中来。
要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中短板弱项,着力提升住宿餐饮业、城乡道路、停车场、商贸服务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平赛结合”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要借“村超”出圈契机,谋划一批“体育+”主题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机构等参与建设、运营,打造有体育特色、有带动力的商圈,促进本土特色资源、商业资源盘活,丰富消费业态。
要加强彰显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管控,凸显少数民族特点和体育元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体育特色、民族特色风貌塑造相协调。以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城市品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要树口碑,推动消费环境规范化。通常来说,“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等接触型消费、实物型消费是游客吐槽热点。对于榕江而言,要持续加强对酒店、民宿等住宿行业的价格监管,对于预订民宿未留房、加价出售、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罚、反馈给消费者,要严厉处罚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加价行为。要加强对零售商店、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监管,严厉打击多收费、不按标价收费等宰客行为。要健全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关注游客“吐槽类”“消费维权”等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并及时反馈给消费者。要以规范化的消费环境,促进“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