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以168分钟的超长篇幅讲述盛唐时期诗人李白、高适、杜甫等人的友谊,以及众诗人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令书本中固化的诗句一下子立体起来。影院变成了孩子们的“大型背诗现场”,《长安诗选》等衍生品脱销,片中人物李白、玉真公主等的装束被竞相模仿……
《长安三万里》监制、追光动画总裁于洲说,这部动画仿佛播下了种子,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不仅是诗歌的种子、理想的种子,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以诗言志,这是一场唐诗的“逆袭”
“‘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这些诗都朗朗上口、特别好记,但李白的《将进酒》却很长,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儿子也能背诵《将进酒》的开头部分了,这是多么神奇的‘化学反应’。”令《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感到骄傲的是,电影上映后,自己的儿子背诵古诗的数量和完整性更加惊人。
影片制作周期三年多,也恰是谢君伟的儿子对传统诗词的一个快速学习期。“为人父母,都有这样的感慨,忽然有一天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对上诗了,这样的互动,成了两代人情感的连接,太美好了!”谢导回忆,“为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去创作”,这是团队坚持向前的重要动力之一。
《长安三万里》中共有48首唐诗与剧情、人物巧妙融合。其中包括《静夜思》《春晓》等小学课本里的经典,也有极富想象力、蕴含李白洒脱、浪漫与悲苦的《将进酒》,这些诗一同唤起了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共同记忆。
这部动画大胆选取了唐代诗人的视角,把时空坐标瞄准当代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李白、高适和杜甫等人,填补了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动画长片的多项空白。
“选择唐代诗人和唐诗为主线,是一种冒险,也是一次‘逆袭’。”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江逐浪分析,近年来国内领先的动画创作团队大多选择远古神祇和民间传说来进行二度开发,一方面是致敬传统,同时也包含有“技术性规避难点”的讨巧思路,而《长安三万里》的问世,是迎难而上,下决心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中,把一群活生生的人文偶像树立起来,这是一项创举。
中国李白研究会原会长薛天纬肯定了《长安三万里》的探索。他认为,这部作品不是简单地把几首唐诗搬上银幕,而是为观众塑造了“可亲、可敬、可爱”的唐代诗人形象。高适曾有“雁池垂钓心长苦”,李白更是“将登太行雪满山”,如何去克服人生中的困境,这部动画带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深刻启迪。
千余人精耕细作,动画“功夫”在诗外
三年多制作周期,近300人的原创团队,还有近千人组成的行业支持团队,共同支撑起《长安三万里》的每一帧精美画面、每一个动人细节。最新统计发现,在繁华的长安城大全景中,有超过1万个小角色“同框”出现,且画面中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仿佛展开了一幅三维立体的盛世长安风情画卷。
由于叙事的时空跨度大,高适的形象在片中有20多个版本,李白也有十多个版本。以高适为例,他从八岁到60岁,形象的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片方透露,为高适配备的不同时期的白色马匹造型就有七种变化,而马匹上的装饰也随人物不同的境遇而不断发生变化。“全片共出现了12种不同的马匹造型,我们不吝惜成本,要将唐代诗人的侠义与豪情最充分地展现。”谢君伟说。
为了使影片的动画表达更加专业化,配音演员在剧本诞生后就较早地介入到了创排中。所有的动画艺术家为“将进酒”片段展开想象,带领观众进入李白的精神世界。众诗人在银河中翱翔的精彩画面,制作耗时近两年,通过锲而不舍辛勤劳作,才得以完成。几乎与此同时,配音演员已经率先贡献了第一版的艺术化诵读,为画面创作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全片英语翻译工作也及时展开,为李白、高适、杜甫等动画形象走向国际银幕打下基础。
超越“三万里”,中国动画依然在路上
从对酒当歌,到逐梦长安,《长安三万里》其实是一部诗歌与理想双线并进、交织交融的动画故事。于洲和谢君伟都谈到,对于追光动画团队本身而言,过去三年多的创作历程,其实也包含着“李白的浪漫与豪情”和“高适的笨拙与勤奋”。
《长安三万里》团队立下的“小目标”是“要用中国动画,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令人自豪的是《长安三万里》的“国产浓度”达到了百分百,大量优秀的动画工作者投入到大唐盛景、诗人豪情和唐诗魅力的再现中。
十年来,追光团队通过实战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动画人才。比如,作为动画专业大学教师的江逐浪从《长安三万里》的片尾名单中意外发现总监是自己曾经的学生。更令她欣慰的是,学生们既能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技术,做出史诗般的动画作品,又能通过动画,在观众心中播下执着追求理想的种子,润物无声。
谢君伟则坦言,并非动画科班出身的自己,似乎也有着“李白+高适”般的宏愿,早年从一名普通动画师,逐步成长为动画组长、动画总监,而今能在《长安三万里》中首次担任导演,自己的经历本身也是逐梦长安的一种写照。
“从创作过程中的180分钟版本,到上映的168分钟版本,我们深知影片超长可能带来市场的‘反作用’,但我们还是坚持要把李白、高适的故事讲完整,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充满了中华文字的美感,也充满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于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