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4期 / 正文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3-03 15:25 作者:本刊记者 张继民 王 雅

强压不等于高素质,成功不等于高分数。任何唯分数取向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应摒弃,塑造健康身心、利于人格成长才是教育的本意。

QQ截图20220303151807.png

安康市汉滨初中滨江校区是一所普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几年时间,招生情况大不一样。在校生从2020年的1013人变为2021年的2023人,一年时间涨了近1000人。

很多人好奇,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其实很简单,“双减”后,学校转变教学观念,教育回归课堂,既抓课本知识,还抓课外实践,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教学观念,咋就变了?答案也不复杂。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进行深化和变革,推出以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养成为主要形式的“三个课堂”实施意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

互动

1998年,怀揣教师梦想的大学毕业生王丽,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会上成功签约了水电三局子弟学校(现为汉滨初中滨江校区),一时间,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

24个年头过去,王丽依然清晰记得刚入职那几年学校的“高光时刻”,作为大型央企的子弟学校,教学成绩好,收入待遇高,不少学生争着挤进校门。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水电三局总部迁到西安,职工子女随迁离开,生源骤然减少。2006年,企业办子弟学校移交汉滨区管理,仍未止住颓势,老师们纷纷“孔雀东南飞”,招生越来越困难,后来竟成为安康城区的薄弱“兜底”学校。

2017年,学校做过统计,全校120多位在职老师平均年龄52岁,此前的十多年,仅有五六个新教师进校,课堂常见“爷爷奶奶教孙子”。

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学方法陈旧。王丽满眼惋惜,“周边的住户不愿意把孩子送来我们学校,甚至一些本校的老师,都要把孩子送去其他地方读书。”

家长追逐优质教育的背后,折射出现实问题:人们对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之间存在矛盾。破解难题从何下手?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根本之策在于均衡发展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

2020年8月,学校加入汉滨初中教育集团,正式更名为汉滨初中滨江校区。执行校长马晓宁心里清楚,优秀老师断层,教育方法落后,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绊脚石。

从补充师资队伍着手,学校通过地区老师交流和招聘吸收人才,眼下,陆续迎来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校毕业的40余名年轻老师。

年轻的血液,给学校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新老师、新方法,让老教师眼前一亮。但新老教师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而是在教学中互相学习,最终实现良性互动。

27岁的八年级语文老师杨天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许多年轻老师一样,上课时,她用易被学生接纳的科技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注重和学生互动,课堂气氛好,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

“老教师水平不差,但教学手段滞后,沿用过去常用的形式,比如讲课直接放上PPT,不注重师生互动,‘满堂灌’现象并不罕见,这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喜好不匹配。”45岁的英语老师陈燕频说,年轻人想法活泛,值得老教师学习,但上课结构不完善,讲课的节奏有待提高,也是他们身上的通病。

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为了让新教师茁壮成长,学生在课堂学得更多更好,学校实施“强基工程”:45岁以下青年教师定期举办赛教活动,通过公开课、推门课、追踪课、听评课等形式,外出交流学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提升业务能力。

拿推门课来说,同事们不提前打招呼,课前几分钟推门听课,这就意味着讲课老师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一点“马虎眼”都打不得。课后还有点评意见,结果直接影响业绩考核。

许多年轻老师坦言,这让他们压力山大,但伴随着压力一起来的,还有动力,课后给出的针对性意见,又对日后教学改进给予很大帮助。

施肥

和所有家长一样,数学老师张娟对女儿的教育一点也不敢放松。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开始了数学加减法,语文古诗词的培养,但不管她怎么努力,女儿就是学不会,张娟很有挫败感,一度怀疑自己生了个笨孩子。

一年级,女儿做看图写话时,题目要求只写一句话,张娟觉得还不够,通过一遍遍引导,硬是让女儿写了四五句话,放下笔的女儿哇哇大哭,嚷着再也不要理妈妈。

张娟定睛一看,写出来内容完全是她的口述。这时,她才意识到不是孩子笨,而是自己揠苗助长,教的知识难度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事后她暗暗一惊,难不成以前教学生时也曾超前教育?

教育界盛行这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绽放的时间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基于年龄特点,少一些超前教育,多一些快乐学习。

让人欣喜的是,近些年,课本内容悄悄发生了变化。比如生活中,立体图形比平面图形更常见,为便于学生运用形象化思维理解,从2012年起,小学数学课本将立体图形放在平面图形之前学习。

课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时变化的同时,教学也要快速跟上。

为此,滨江校区成立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周统一时间,轮流有牵头老师制定下一周课堂内容,再由所有老师提出意见共同磨课,根据磨课结果安排接下来讲课任务。同时,有校级领导在场指导,提高备课效率。

“以前会有不同老师授课进度差距大,不同班级成绩差距大的情况。”副校长闵云锋说,现在集体备课,把控课堂内容,不仅集思广益还能照顾到各个水平的学生。

此外,课后巩固中,学校要求各科老师制定差异化作业。二年级数学老师张娟将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15分钟讲课,其他时间带着学生一起做题巩固新知识。对抽象知识理解力不够强的孩子,额外布置动手实践的作业。

政治老师陈雪梅发现,所教班级有个智力欠缺的学生小何(化名)吹葫芦丝很有天分,在课堂上表扬之后,小何和同学相处都变得更有自信。

“有的学生虽不善言辞,考试成绩也算不上优秀,但其他方面很棒,比如动手能力和艺术天分,我们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陈凤琴说,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不容忽视。

过去用成绩衡量学生的标准逐渐走下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实践课和社团课,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喜好,发挥潜能。

每周二下午,是滨江校区社团课的专属时间,从小学到初中共计34个社团同时开课,除了本校有特长的老师担任社团课老师外,学校还聘请了校外人才参与授课,囊括唱歌、舞蹈、书法、演讲、绘画等多个大众种类和汉调二黄等地方特色的科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报名。为了设置符合年龄段的课程内容,学校再把相同选择的学生,按照相近年级分班。

美术老师李娜介绍,美术是小学阶段炽热的课程,报名人数很多。这学期,小学美术社团课分为三个班,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教手工折纸,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废物利用制成美术作品,高年级则以汉江石头画为主。

QQ截图20220303151726.png

架桥

2020年8月,学校安排沈芳担任德育处主任。起初,沈芳是有些不乐意的。她认为学校主业是教书,而德育处管的是思想品德,不少人只当它是个摆设。

让她发怵的还有一个原因,学校一度徘徊在安康城区的“兜底”行列,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少,工作想必比较棘手。“我们应该改变错误的观念,教育的宗旨是让所有人拥有健全的品格,学校教给学生的不应局限在课本知识内。”校长马晓宁的话给了沈芳信心。

德育处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抓起,组织班主任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提倡尊敬师长、不说脏话、保护课桌、珍惜粮食、整理床铺等好习惯学习,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仅靠老师的卖力吆喝远远不够,也得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参与进来,于是,德育处组建了一支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学生们“执勤”的身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有的在食堂监督是否按需取餐,有的在卫生间里寻找烟头,将不良行为及时报告给老师。

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扶正幼苗,让他们茁壮成长。

初中阶段最让沈芳闹心的是学生偷偷抽烟,屡禁不止。隔三岔五,厕所角落里就会出现几根烟头。一次,在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帮助下,她找到了扔烟头的小白(化名)。

通过了解,沈芳发现小白性格不太合群,结交的朋友多数是网上聊天认识的,周末几个人约着上网吧打游戏,甚至喝酒打架。数次谈心后,她找到小白消沉的深层原因,父母离婚,父亲工作顾不上他,时间一长,就沾染了抽烟等一些习惯。

后来,德育处喊来了小白家长,指出症结所在,经过多次沟通,父子关系慢慢缓和,小白的心思也重新放在了学习上。

在滨江校区,像小白一样,与父母欠缺沟通的学生不在少数。学校要做的是充当桥梁的角色,通过德育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滨江校区是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周内在学校学习,周末两天回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往往迫切需要父母的理解,但与家人见面时间不长,双方缺乏沟通,又容易导致矛盾,影响学习成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育处牵头成立“家长学校”,做到家校密切联系。以自家孩子的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家长培训,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侧重有所区别。

比如,小学三年级前的家长,要学会怎么教孩子洗袜子的技巧;“小升初”的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升学的敏感心思等等。此外,家长还要在学校的引导下完成“作业”,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上半年,七年级一班的学生们想出去研学实践增长见识,但几周过去,地方一直没定下,于是班主任让大家周末回家问家长意见,一些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推荐了个专业户外拓展公司。

方案被德育处直接否决,理由是家长没有从孩子需求出发。后来,班主任让学生以悄悄话纸条的形式,写上真实想法给父母,建议他们看完再拿出新方案。

在有效沟通后,家长们综合考虑,决定带领孩子们前往平利县一个实践基地,在那里,全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