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咸阳)”热情四溢。
这次创新挑战赛,以突破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主要内容。来自1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联动对接,经过前期集中路演、专家评审和企业确认等环节,最终确定103项技术解决方案参赛。
九支团队展开激烈角逐,争夺优胜奖。他们均是业内先进技术和拳头产品的领跑者。
政府搭建平台,让创新的主导权掌握在企业手里,选择权交给市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当天,共签订32项合作协议,合同金额共计1340万元。
引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张明科作为泾阳县蔬菜实验示范站的首席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种植中遇到的难题。
如今,他还要定期奔赴另外一个“课堂”——为当地好几家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泾阳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从选种育种到定植栽培,专家开出良方让合作社越做越大。现在不仅有60多座大棚、净菜配送生产线,种植的蔬菜销往十几个省市,还带动几十人就业,并有100多名困难群众每年享受分红。
淇辉合作社理事长郑辉说;“村里能来适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家,我们无论种啥、养啥,遇到难题都不慌。”
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寻求高质量发展中,咸阳市一直为人才之困所羁绊。为此,咸阳尝试以联盟体的方式进行人才共享。
由党委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牵头,各相关企业自愿加入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体,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凝聚企业合力,精准对接高校和专家团队,形成“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的联合引智机制,破解单个企业力量小、财力弱的难题。
现在,咸阳已成立九个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中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农业产业等多个领域百余家企业。
2020年,咸阳市以人才共享的模式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1所高校科研院所签约科技合作项目60个,金额达14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合同登记达5838份,技术交易额250.29亿元。
“联盟体+”的机制闯出柔性引才、灵活用才的新路,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主力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使聚合起来的人才全面融入协同、开放创新的大环境,持续释放活力。
除了人才共享,咸阳市还在引进人才上下足功夫。
2021年10月,咸阳市邀请全国200余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企业负责人1700多人参加“人才兴咸·创新发展”大会,招引高端人才,联合技术攻关,架起人才、科技、金融、企业合作桥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是西北地区首条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1600多名专家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一项目带动下,美国康宁、台湾冠捷、德国林德等2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
目前,咸阳市已实现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新型显示器全产业链生产,整机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前往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8—10年将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聚才
一方面做好共享和引进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咸阳市实施优惠政策,让人才主动前来。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与咸阳高新区隔渭河相望。咸阳市紧紧抓住这一优势资源,投资10.3亿元建设跨渭河大桥,制定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政策包》,出台人才招引、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向秦创原咸阳核心区汇聚。
2021年11月,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携手打造西部智能电气综合性创新联合体,占地32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建成,各型试验装备陆续调试到位。
校企合作既可以联手开展产品制造技术攻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还能参加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研修。同时,企业也为学生实习提供实训基地;西交大专家团队在与企业建立起稳定的“技术问诊、巡诊”机制外,还邀请相关人员参与编撰专业课程教材和制订技术试验规范。
从2021年4月开始,咸阳面向全市300多家企业集中征集、筛选37项技术难题,形成技术难题榜单,在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布,单个项目悬赏金额最高700万元,招引全国科研团队联合技术攻关。
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励揭榜成功者。目前,102项技术创新需求共征集解决方案174项,签订协议75项、累计金额4385万元。这也意味着,“揭榜挂帅”正在成为咸阳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社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
咸阳市注重发挥院士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帅”作用,集中聘请34名两院院士担任市级科技顾问,并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技术问诊等多种形式,与52名院士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围绕产业技术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开展咨询服务。
刚成立两年多的咸阳新伟华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用电子包封材料,首次参加咸阳市为中小企业举办的创新挑战赛,就与国内知名材料学专家、西安科技大学化学和化工学院熊善新教授团队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想接触一流科技创新团队比较困难。创新挑战赛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念杰说。
扶持
拥有26个独家名优中成药和多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陕西摩美得气血和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牌药企。尽管是轻资产运营,但企业属性决定了在研发上需要高投入。
“我们累计研发投入约有数亿元,未来每年还将把收入的30%投入到其中。”公司董事长王保安坦言,大量的研发投入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让公司科技创新一度裹足不前。
咸阳市金融协调服务中心及时协调长安银行咸阳分行“一企一策”优化业务模式,缩短授信流程,通过合同融资加应收账款融资的形式,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对摩美得公司的1.7亿元信贷科技项目投放。
“盈利少、轻资产、无抵押物”,“新兴行业,看不懂、不敢贷”……长期以来,对科创类中小企业放贷时,银行往往有些犹豫。
为此,咸阳采取由市财政出资设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1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优化整合1.45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加强与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合作,精准开发政府信用类金融产品的支持方式。
运用“科创贷”“人才贷”等创新产品,让企业可以通过专利、知识产权、企业主信用及人才评级等获得融资,促进人才、资本高效对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搭桥铺路。
个性化的扶持不仅体现在融资上。总投资200亿元的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能够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提供8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5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万平方米众创空间,为西安交通大学3000名学生提供教学、住宿场地。投资3000万元修建的高新大桥便桥俨然已成为了一座联通着人才与企业,连接着发展与未来的桥梁。
硬设施和软实力共同汇聚起咸阳人才投身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目前已登记“瞪羚”企业2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截至目前,全市蓄存聚集各类科技人才23.1万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达到141.5,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