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4期 / 正文
身子忙、脑子空、手脚乱、心神慌......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3-03 10:10 作者:范逢春

“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的这一告诫,发人深思。2018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可见,事务主义既迷失了干部的工作方向,又贻误事业的健康发展,危害不可小觑,必须加以根治。事务主义有何具体表现?因何形成?如何根治?

QQ截图20220303100243.png

事务主义“画像”

事务主义是一个影响国家治理效能的问题,挥之不去的事务主义怪圈也是影响领导干部成长的痛点。陷入事务主义的领导干部,给人一种忙忙碌碌的印象,导致很多人忽视了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实质,对其危害认识不够到位。事务主义虽然不能简单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同,却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结果,同时也是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温床。

要反对事务主义,首先需要先给事务主义画个像,对其主要表现进行准确描述,对其现实危害予以清醒认识。

——只顾埋头琐事,不愿抬头看路,在理论学习上处于“躺平”的状态。领导干部陷入事务主义,往往在工作中只“做”不“思”,成为思想的懒汉。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从而把握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践行新发展思路,都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然而事务主义者只埋头琐事,做思想懒汉,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不愿认真思考。在工作中,事务主义者往往只听做什么,不问为什么,打着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旗号,却不从实际出发,只顾层层加码,规定之外加规定,程序之外加步骤,貌似执行力强,其实是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览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事务主义者简单满足于经验主义,疏于学习、懒于思考,成为只会听命执行的“机器人”,导致工作就只能低水平重复,根本谈不上什么突破创新。

——只会被动应付,不能主动谋划,在战略谋划上陷入“失语”的窘境。领导干部陷入事务主义,往往会信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是整个“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环境的主要特点。领导干部对此既要辩证认识,更要主动谋划。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忙忙碌碌喊开会、加班加点编材料、热热闹闹抓评比、认认真真搞形式,擅长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式工作,满足于得过且过的应付式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干部陷入事务主义,以冗余工作替代思考谋划,就会造成一遇到大风大浪就没主见,不能赢得战略主动,贻误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只是满足苦劳,不去追求功劳,在工作推动上落入“内卷”的窠臼。领导干部陷入事务主义,往往会陶醉于自转,循环于空转,最终“疲惫不堪,却又成绩寥寥”。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需要在各项事业中带头担当作为,主动去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新时期的领导干部都肩负着重要使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忙”本身是一种常态。但是这种“忙”应该“忙”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能是胡忙、乱忙、瞎忙。领导干部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在各项工作中要“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如果不干事心中会有愧疚感,只要自己在忙,那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顿时就心安理得了。领导干部以“痕迹”标榜“政绩”,以“苦劳”代替“功劳”,以“忙忙碌碌”掩盖“碌碌无为”,实际上就是陷入了事务主义。这些领导干部虽然看上去在“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但是实际上却是游离于主责、逃避着主业,在工作推动上落入“内卷”的窠臼,最终是忙而无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发展成效。

事务主义的形成根源

事务主义之所以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是因为事务主义不但具有“忙”的欺骗性表象,而且具有复杂的形成根源。

——主观层面:

有的领导干部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存在较为严重的避责心理、甩锅心态。他们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座右铭,认为循规蹈矩的事务不会出错,真抓实干的改革则有很高的风险,在工作中回避直面矛盾,不敢正视问题,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创新精神,致力于在事务性工作上修修补补。这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事业心责任感弱化,最终陷入事务主义。

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存在明显的懒惰思想、鸵鸟心态。他们有的认为自己要解决的是具体问题,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大道理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则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深化,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愿反思,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愿钻研,对于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不愿总结,假装看不到。这些领导干部由于不想学、害怕学,导致理论水平始终不能提高,最终陷入事务主义。

还有的领导干部习惯越俎代庖、事事独揽,存在着明显的主次不分、大包大揽心态。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干部自己不干事,事事都要别人去做,那就叫官僚主义;如果领导干部事事都揽起来,不动员大家去做,那就叫事务主义。这是两种极端,都是需要反对的。有的领导干部抓不住主要矛盾,“西瓜芝麻”件件要;布置不合理,“眉毛胡子”一把抓;统筹不及时,“轻重缓急”分不清。这些领导干部缺乏科学思维,没有掌握科学方法,最终形成周恩来总理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提到的“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客观环境:

在当前政治生态中,“不出事逻辑”下的“形式主义”在一些部门、一些领域盛行。所谓“不出事逻辑”,是指一些领导干部遇到矛盾总是绕着走,碰到困难总是躲着走,只想回避麻烦、推卸责任、应付差事、明哲保身。这些领导干部面对监督的“高压线”和纪律的“紧箍咒”,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抱持“专心业务、不问政治”的官场哲学,假装“埋头拉车”,大搞“繁琐主义”。这导致规范化行政在实践中异化成了繁琐化行政。各种督查、检查愈发频繁,“文牍主义”与“文山会海”不断反弹,徒有其表的“痕迹管理”比较普遍,工作考核出现了“严苛化”倾向,权力下放变成了上级部门“甩锅”给下级,都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过层层传导,下级干部面对各种“形式主义”任务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知不觉陷入了事务主义。

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为官不为”的领导干部,普遍具有“胸中无全局、工作无计划”“大事想不深、小事放不下”的特点,工作“只开花,不结果”,最终陷入鸡零狗碎的事务主义。

QQ截图20220303100222.png

事务主义的治理之道

事务主义耽搁了领导干部的成长,又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加以根治。

——建立运转有序、衔接高效的管理体制,为清除事务主义提供治本之制。“制度如渠,行为如水”,体制活则全盘活,要消除事务主义,必须抓住管理体制这个关键要害。

明确职责分工。现代社会,组织规模庞大,管理层次较多,领导系统需要把各种功能加以分离,由一定形式的合理结构分别承担。领导者既要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更要明确自身“指挥员”的特殊作用。高明的领导者从来不是把自己单纯当一个“兵”使用、仅仅忙于具体事务,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作用,在上级与下级之间构建起相互配合的运作机制,谋求组织结构的整体效能。

强化权力制约。要健全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促使领导干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通过党性教育,使领导干部清醒认识到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把党和人民安排的工作看成自己讨生活的职业、混饭吃的差事。

优化工作作风。要严肃政治纪律,对那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必须严肃处理;要切实采取措施,把各级领导干部从“数字迷宫”“文字围城”与“痕迹主义”中解放出来,给干部多留一些自主空间,让干部们有更多精力进行系统谋划,能够在中心工作上推出创新举措。

——形成崇尚学习、知行合一的组织氛围,为清除事务主义提供长久之计。“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加强学习是防止领导干部陷入事务主义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情感上有深层认同,在理性上有全面认知,在信念上无比坚定,在实践中善于运用。领导干部通过真信、真学马克思主义,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塑造自身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正确的政治灵魂,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强化本领能力的学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求干部要增强“八项本领”。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领导干部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领导干部需要加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在前进道路上学会破题、解题、答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要推动知行合一的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方面,领导干部既要学会“埋头做事”,又要学会“抬头思考”,善于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提升,从而将具体事务变成经验支撑、思维素材与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具体事务,实现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的统一。

——完善导向明确、激励有力的考评机制,为清除事务主义提供有效之策。

完善干部的评价标准。不以“材料”论政绩,不以“痕迹”评短长,不以“忙碌”为准绳,要把想不想干事、敢不敢扛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领导干部担当实干;针对“一把手”、副职干部、中层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对象,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人,以差异化评价标准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行为;突出领导干部的中心工作,改变过于僵硬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管理方式,使考核导向更加鲜明。

完善干部的评价方式。坚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考察和识别干部,突出在重大项目、专项工作、脱贫攻坚、急难险重等一线识干部、选干部、用干部;坚持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上级与下级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实地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对干部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

完善干部的奖惩机制。科学利用奖惩手段,注重干部各方面的实绩大数据收集,不随意采用“一票否决”式奖惩;建立容错机制,避免领导干部为了“不犯错”而机械化、教条式执行上级的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培养教育、能上能下、治庸治懒等结合起来,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从而最大限度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