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4期 / 正文

为政六则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3-01 16:02 作者:班阅

“百密而无一疏”

人们常说:“百密总有一疏。”干工作难免有疏忽的时候,老虎也有打盹之时,因此对于这种“一疏”,应该理解和宽容。这种看法恐怕要改一改。对党员干部来说,干工作就是要“有百密而无一疏”,凡事力求做到极致和完美。

为什么不能“百密而一疏”?就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疏”不起,“疏”了就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疏”了就可能“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酿成严重后果。任何一项工作,一旦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一旦没有做到“有百密而无一疏”,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灾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情做得平庸。做工作,就要多些“完美主义”,就当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追求“零失误”,讲究“零容忍”。

如何才能做到“有百密而无一疏”?办法就在于“讲认真”,以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绝不虚与委蛇,绝不应付苟且。

不管做什么事,不管面对什么任务,我们都要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多一点“完美主义”,远离“差不多先生”“马大哈作风”,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用扎扎实实的成绩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QQ截图20220301155513.png

“快活三里”要不得

泰山半腰有个地方叫“快活三里”,路平、林茂、景美。许多游人登山至此,往往会驻足歇脚、举目四望,油然而生“快活”之感。有经验的挑山工却不敢随便在此止步,他们深知,一旦身心松懈下来,前方陡峭的“十八盘”将会更难攀爬。

“快活三里”易留人,他们中有的是被既有成绩遮蔽了眼睛,觉得人到半山景愈佳,停下来歇歇脚、看看景理所当然;有的是被前方坦途麻痹了斗志,认为踏平坎坷成大道,无限风光在眼前,不需要再做更艰苦的努力也能稳操胜券甚至“躺赢”;也有的感到一路风尘仆仆太辛苦,紧赶慢赶来到“快活三里”,正好可以“快活”一番……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背上历史的、成就的包袱,没有看到前面还有更宏伟的目标、更崎岖的征途。

改革开放以来,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就,成就十分令人鼓舞,经验理应好好总结。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我们同样也要看到短板和风险,坚决克服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努力做到兵不卸甲、马不解鞍,一路大步向前。

多些“擂台”意识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多担当干事、不做官享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些“擂台”意识,强化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走上新的岗位,就是走上干事创业的赛场;踏上岗位的一刻,就是发令枪响之时。

强化“擂台”意识,这个“擂台”是区域之间互相比拼的“擂台”。身在岗位,就是赛场上的运动员,不能“躺平”。这个“擂台”也是时代的“擂台”。我们不仅要和同时代的人“打擂台”,还要和前几代的人“比成绩”,前面的人干得很好,我们这代人能不能干得更好?这个“擂台”也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擂台”。面对党和人民的期待,我们应该在岗位上如何作为?这是每个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强化“擂台”意识,也要选择正确的“打擂”方式方法。面对“擂台”,如果心里没“数”、胸中无“竹”、脑中无“策”,心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办事一团糟,做事毫无章法与谋略,这肯定不行;为了赢得“打擂”,循旧路、走老路,搞违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那一套,为了追求数字上的光鲜,不惜牺牲环境质量和长远利益,杀鸡取卵,也不行;不择手段,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那一套,则更加不行。

面对“擂台”,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不断提高“打擂台”的本领;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底盘”打牢,把思路理清,把招数谋实,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要“总揽”不要“包揽”

“总揽”与“包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和要求却大相径庭。

“总揽”是指领导干部用全局眼光观察问题,用战略思维认识问题,用团队力量解决问题。“包揽”则是指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认识问题,不善于团结和带领一班人科学做决策、高效抓执行,而是习惯于大包大揽,不考虑实际效果和影响。这样做,往往会对工作和事业造成损失,也会损害整个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揽全局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也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不是去干过于琐碎的事务,而是要善于总揽全局,定方向、带队伍。“头雁”能不能居高望远、审时度势,直接关系到整个“雁群”的前进方向、祸福安危。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进步越来越迅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提升总揽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总揽”不要“包揽”,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能力本领的要求。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要善于“总揽全局”看问题、做决策、抓落实、解难题,力戒阻碍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包揽一切”。

“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甩手,这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领导能力和艺术。

多想“能行”的万种办法

遇到困难想要绕道,总能找到“客观理由”:招引项目打不开局面,可委过于“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产业基础太差”;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可归咎于“权责不匹配、部门沟通不畅”;疫情防控出现漏洞,可解释为“任务重、人手少、人员流动性大”,等等。但解释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抛弃理由和借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困难,强调所谓“客观因素”,有时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消极“避事”、畏缩“避难”、推诿“避责”。“困难”纵有千般理由,难敌一个朴素真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遇事习惯“为困难找借口”,难题显然不会“自我破解”,挑战也不会自动变成机遇。

多想“能行”的办法,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既要有宽肩膀,也要有硬肩膀。这个“宽”和“硬”,就反映在面对任何问题和困难,都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而要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对于人民群众的事情,不能轻易说“不能办”“办不成”,而要千方百计想“怎么办”“办得好”。

变“不行”的问题为“能行”的方法,锻造的是能力,提升的是本领。“能行”的万种方法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基层中来。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实践当作最重要的战场,才能源源不断解锁“能行”的实招硬招。

弓劲箭必远。领导干部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尤其要强化“事在人为、为在担当”的理念,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跟我上”胜于“给我上”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顾名思义,“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领”着众人一起“干”事。历史和实践都一再表明,领导干部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跟我上”的冲锋永远比“给我上”的命令更有力。

有学者提出,领导力有“硬”和“软”之分,前者来自岗位、职务和基于此形成的权力,后者来自个人素养、风度和形象产生的人格魅力。领导干部凭借自身的勇毅担当、率先垂范鼓舞干群士气、凝聚众人力量,显然属于软性的领导力,但其影响和效果往往十分过硬。

是“跟我上”,还是“给我上”,尽显领导干部在担当作为上的差距。“跟我上”的冲锋,展现的是硬朗的作风,更是过硬的本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是单位和地方的“顶梁柱,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必须要有敢于决断、敢于拍板的魄力,必须要有正视困难、破解难题的巧手,这样才能带头挑起最重的担子、接过最烫手的山芋”。

有没有“跟我上”的魄力和本领,也是衡量领导干部领导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尺。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