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24期 / 正文

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榆林转型升级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1-05 16:03 作者:榆林市委书记 张晓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黄河中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陕西第二大经济体,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学出信仰信念信心,学出志气骨气底气,学出使命担当能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

当好“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提供了根本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无比坚决。

在忠诚核心、捍卫核心中坚定历史自信。核心就是灵魂、就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成为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来陕到榆考察整整两天时间,给榆林指引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光明之路,这是榆林发展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政治,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践行“两个维护”,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全市上下就不折不扣抓落实见行动出成效,让忠诚捍卫核心成为榆林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在凝心铸魂、真信笃行中增强历史自觉。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照亮前进道路的灯塔,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旗帜。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历史逻辑,悉心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辩证关系,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逻辑,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从思想体系上研机析理,从精髓要义上深刻领悟,从实践要求上精准掌握,让所学所悟刻在骨髓、融入血液、成为基因。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实践逻辑,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起来,自觉用以观察时代、认清大势、指导工作,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榆林大地结出现代化建设的累累硕果。

在对标定向、勇担使命中把握历史主动。担当是最大的忠诚,行动是最好的维护。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自觉行动上,体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上。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准行动坐标,自觉把榆林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大坐标中审视谋划,主动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标对表,及时纠偏矫正,找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榆林定位,扛起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榆林担当。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行动方向,全面审视正在推进的工作和“十四五”规划部署,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创新点,实化细化为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具体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和平台项目。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行动自觉,既立足当下又统筹长远,既雷厉风行又久久为功,不断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新使命新任务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忠实奋进者

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和红绿灯,坚定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独具榆林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榆林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这是榆林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支撑。必须抢抓窗口期,以“双碳”目标和生态治理协同倒逼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榆林路径”。突出能源转型引领作用,在坚决扛实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的同时,坚定不移以终端化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改造提升兰炭、金属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无人、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抢抓秦创原建设历史机遇,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实施科研攻关,有序开展试点示范,在高端能化、新材料、氢能全产业链等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突出区域协调重要导向,坚持市区一体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不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对外影响力、辐射力;推进榆神府转型发展、定靖横突破发展、南六县特色发展,重点支持南六县依托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人文景观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入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榆林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必须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榆林实践”。做好扩绿的加法,深入实施国土绿化五年行动,促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推动榆林由“浅绿”走向“深绿”。做好控水的减法,坚持“四水四定”,一体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减损,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做好治沙的乘法,大力推广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加快构建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坝系和梯田建设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分区治理的水土保持体系,从源头上减少黄河泥沙输入。做好减污的除法,持久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环境问题闭环管理长效机制,让榆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民生事业不再是简单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必须下力气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书写共同富裕的“榆林答卷”。坚持重心下移、回应关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大事,又下势解决停车难、堵车多、物业乱等关键小事,以惠民为民升级版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民为本、共享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既提升“平均数”又关心“极少数”,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让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在榆林大地充分彰显。

持续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榆林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和多元文化资源,是砥砺奋进的最大自信之源。大力传承红色血脉,讲好榆林革命斗争、治沙造林、能源开发的故事,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建设文明榆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熔铸城市精神,弘扬时代新风,让质朴、豪迈、热情的榆林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重点围绕黄河、长城、红色三个主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实施“文脉榆林”文物保护传承工程,深度挖掘利用市域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抓实文化惠民工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榆林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也是各类矛盾风险易发期。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建立常态化全覆盖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疫情防控、经济运行、金融债务、能源粮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强法治榆林建设,坚持以法治榆林为目标、法治政府为主体、法治社会为基础,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协同共进,以法治之力护航发展、保障善治、造福人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围绕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和访源诉源治理综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林。

新要求新担当

当好自我革命精神的自觉践行者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始终坚持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树立实绩实干的鲜明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和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想干事、肯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树立鲜明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经过急难险重任务历练、经受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选拔敢于担当作为、善于解决问题的干部。加强“选育管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领导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用好“三项机制”,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成为常态,真正把实干实绩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让每一名优秀干部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榆林政治生态进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新阶段,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不让转作风树新风,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一严到底强监督提效能,坚持监督执纪无禁区,强化党内监督主导作用,推动各类监督有效贯通,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用好“四种形态”,形成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刻不停反腐败扬正气,聚焦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违纪必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

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各领域各战线各阶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形成同频共振谋发展、同心协力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探索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榆林实践,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弘扬革命老区光荣统战传统,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把党外优秀人才广泛吸纳进来,把新的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