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24期 / 正文

“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思政课

——陕西科技大学思政教育的多种打开方式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1-05 14:59 作者:本刊记者 王 雅

QQ截图20230105144141.jpg

云课堂上,一个个短视频让同学们耳目一新;云平台里,同学们一边闯关一边学习;云互动中,同学们碰撞思想、相互帮助……陕西科技大学将思政课堂搬到线上,让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增量。

当前,“00后”成为大学生主力军,他们是伴随着网络化学习、形象化阅读、碎片化浏览成长起来的一代。

如何让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让思政课真正发挥育人功能,陕西科技大学探索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建起高校学子网上的精神家园。

“10万+”的思政网络作品

进入“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学习平台”页面,选择红一方面军身份后,下方的地图就呈现清晰的路线,点击吴起镇,新页面便出现简介、图说、影视等模块。

最吸引眼球的,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拍摄制作的VR。伴着音乐声,跟随着VR视角,也仿佛抵达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云参观结束后,再进行一场过关答题,最后获得的荣誉奖章,还可以兑换学习物品。

思政课的打开方式,已经不局限在课堂上。陕科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充分挖掘网络阵地。

“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长征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平台设计者张诚说,拉近距离,增强亲和力,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会获得感悟。

2021年暑期,张诚发起“网络重走长征路”活动,号召学院在各地的学生参与平台建设。有的同学查阅资料,有的同学汇总信息,还有的同学前往长征路上的各个地点进行实景拍摄。

经过三个月的设计和制作,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身临其境的“网上重走长征路”。

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从哪儿来?只有改变供给式、灌输式教育,利用网络思政的优势,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引领学生,最后让学生也动起来。

思路拓展类推文《以上单词,共有▁个词,存在拼写错误?》、思想引领类短视频《你以为你以为的辅导员就是你以为的吗?》、思潮回应类推文《都这样了,你还不选我?》……陕科大这些网络作品的阅读量,个个10W+。

“干货满满呀!为什么不早点看到这篇文章”“每个学生干部都值得被尊重肯定”,评论区也是异常热闹,同学们有共鸣、有感慨,更有反思。

怎么做到的?2021年,陕科大创新打造了“有易思”共享供给站,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合作,面向学生主体开设以提升思政网络用户黏性为目标的“小中树洞”栏目,通过分众化采编和深度内容文创,引发广泛关注。

这样的“指尖课堂”,还有“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平台”“思政资源共享平台”,19门思政主干课程、200余门综合素养课程、近5400门易班优课课程,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

“思政教育不是灌输思想的过程,而是解放思想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副主任董雪说,利用网络思政的变革和转机,把思政教育送到学生的眼前、手边、心上,是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针对不同受众圈层,陕科大结合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制作“心向党,在路上”“我们这十年”“西迁”纪念专栏等作品,打造“我的2035是这Young”“歌声飘过一百年”“三行情书写给党”等节目,各种各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构建起清朗网络生态。

QQ截图20230105144116.jpg

网红辅导员“张小花”

不同于线下思政课堂的教育模式,网络思政课堂更加注重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这也对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大挑战。

“我们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李萌说。

2021年3月,陕科大专门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网络育人的“中央厨房”,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实现网络文化、教育、研究等工作体系归口管理。

网络思政体系组织基础逐步完善,陕科大还承建起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借助省级平台优势,李萌与其他学校的几名老师,联动全国思政资源,策划发起了百名高校思政骨干眼中的党史人物短视频讲述活动,用属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独有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很快,名为“榜样,你好!”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100天内推送了100所高校的节目。随着影响力不断扩散,活动视频的全网点击量突破了500万。

思政工作者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陕科大在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解决思政工作“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遇见的几类问题”“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及对策”“班团两委的培养与管理”……一场以实务为主,干货满满的辅导员(班主任)专题培训,面向14个学院的青年教师展开。

这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在陕科大已经是常态,目的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及专业技能,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的辅导员们心里发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返校园,如何面向学生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成了他们思考的重点。

“不如就从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原创短视频做起吧”,新任辅导员沈璇博,与几位一线专职辅导员成立“辅导员来啦”工作室,她饰演“张小花”一角。

经过策划选题、视频拍摄、剪辑修改,《我与老妈智斗谣言》《辅导员与猪肉炖粉条的议案》等短视频应运而生,分别讲述科学疫情防控、预防电信诈骗等话题,内容轻松幽默,紧扣时事热点,引得同学们纷纷评论转发。

原创校园网络文化视频,寓价值观引导于身边小故事中,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目前各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100万人次。

“辅导员来啦”工作室,只是陕科大150多个新媒体资源集群的其中之一。

为提升主流思想传播力影响力,学校启动培优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20余万元,建成了3个省级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培育了“旭述芳华”“奇点”“SUST石榴云”等30多个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及“萌哥有话说”“借阅”“婷姐说就业”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个人思政号。

此外,学校还组建网络思政学习团队和研究团队,开展网络思政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打造一支由思政课教师、教学名师、党政干部组成的网络“领航员”队伍,并培养一批网络“护航员”学生团队。

QQ截图20230105144050.jpg

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宿舍门前都会张贴一张二维码,名叫“解茫盒”。

“请问在哪里获取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电脑怎么连接图书馆Wi-Fi”“暑期社会实践怎样参与团队招募”……扫码进入,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提问。每个问题下,都有热心的同学进行回答。

寻求帮助或是表达诉求,都可以登录使用“解茫盒”云平台。

收到预科生反映固定教室桌椅的问题,学院负责人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收到关于考研、就业、留学抉择的问题,学院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在线现身说法,辅导员老师将共性问题总结归纳,设计开展“党员先锋大讲堂”讲座。

线下,学院还建立了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置党务、团学组织、日常事务、就创教育等窗口进行服务,具体由学生组织负责。

“同学们相互帮助,很多事务都在学生内部消化解决。”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杨亚倩说,“我们希望‘解茫盒’为学生服务的同时,打造一个正面宣传的网络教育场域。”

无数个网络教育场域,构成了陕科大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去年12月22日,陕科大根据要求实行封闭化管理。此时,快递无法及时送达、人员不能随意外出,有的同学物资储备不够充分,有的同学遇到学习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快,奇点工作室在网络思政中心的支持下,开发出一款抗疫互助平台。

平台设置了“我有物资”“我有需求”“信息发布”三个模块,在校师生不仅可以发布需求寻求帮助,还可以发布闲置物资信息帮助他人。

“需要一些胃药”“需要小台灯”“我有很多口罩”“我有打印机和纸张”……平台上,需求有回应,分享见真情。

“设计制作该平台既是构筑网络思政云防线的一种有力保障,也是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的一项创新举措。”董雪说。

校园里,同学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校园外,同学们将思政教育中汲取的信仰和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

设计与艺术学院博士生赵洋带领着“画个小镇•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足迹踏遍136个镇县、258个村落。

多年来,赵洋与团队给铜川市陈炉镇打造了“窑洞农家乐”“乡村红色文化墙”等近15000平方米的美丽乡村建设作品,开发并销售2万余套系列茶具、酒具等多形态耀州瓷产品,帮助当地居民增收52万余元。

目前,陈炉镇形成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的集合效应,餐饮住宿、产品商贸等衍生产业和支持产业持续发展。

“开始或许只是稚嫩的学生情怀,不想让优秀的乡土文化消失。”赵洋说,“现在我们希望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激发乡土文化新活力。”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