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个晚上,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常兴村第二网格微信群里传来消息,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路灯“失明”。次日,常兴村立即召开网格党群议事会,最终敲定了加装太阳能路灯的长效方案。12天后,崭新的智能路灯亮了。这是常熟市网格化管理提质提效的生动缩影。
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近些年来,常熟市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织密网眼、精细管理、数字赋能,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赋能长效机制,有效夯实底盘、协同联动、激活资源,持续提升网格化管理整体效能。
织密网眼 配强队伍
踏着晨光,虞山街道洩水村的兼职网格员吴荷珍挎上工作包,来到独居老人金凤保家。敲门、问好、查看水电安全……这样的场景,是洩水村网格员的日常。
聚焦“网眼过大兜不住、人少事多管不好”问题,常熟市将每个网格覆盖户数调整至50—100户,重新划分网格6626个,全覆盖组建小区(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网格的统一领导。按照“专兼配合、志愿补充”原则,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2500余名村(社区)干部下沉担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3万余名村(居)民小组长、老党员等治理骨干担任兼职网格长(员)。成立常熟市基层治理学院,开展网格治理专题培训,推动网格员互学互促;对兼职网格员,采取发放补贴、评先评优、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激发末梢活力。
常熟市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运转有标准化机制、问题处办有标准化流程、网格队伍有标准化管理、公开公示有标准化内容,精简网格服务管理事项,细化专兼职网格长(员)工作清单,引导基层因地制宜明确“日周月季年”目标任务和工作标准,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能落地、转得实。
精细管理 实事快办
在辛庄镇矛盾调解中心,副镇长陆建佑刚送走反映劳资纠纷的工人,又迎来咨询农宅翻建政策的村民瞿伟元大叔。“有问题到镇里随时都能找到人,办事效率高多了。”瞿大叔点赞。辛庄镇推行镇班子成员工作日“轮值坐班接访”机制,让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诉求易发多发、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常熟市广泛开展“梳网清格”行动,专兼职网格长带头走访摸排,将人、房、事、物等信息落到网格地图,实时关注“一老一病一残”等重点群体动态,按月调度环境整治、矛盾调处、农宅翻建等重点事项,及时发现上报苗头隐患问题,确保网格管理无盲区、服务无遗漏。
全面统筹村居阵地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先锋站、楼栋会客厅等设立1300余个网格服务点,提供议事协商、便民服务、歇脚休憩等功能。线上全覆盖建立网格微信群,落实村(社区)工作人员、警务人员、网格长、网格员、志愿人员“五员”进群制度,置顶“水电网气”联系方式,解决民生微诉求44.5万件。
一条条社情民意“打捞”上来,一件件网格实事暖到心坎。常熟市建立网格“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各镇(街道)班子成员每月带领党员干部、执法辅助人员、警务人员、村(社区)干部等下沉网格接待群众,现场紧抓快办急难小事,重难点问题依托综合指挥平台“吹哨”派单、共商共办。今年以来,化解小区景观河治理、停车位改造等各类问题诉求2000余个。
数字赋能 协同共治
如何破解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力量不足等问题?力量下沉、数字赋能是破题之道。常熟市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包村联系、镇(街道)领导班子直接联系网格、警务力量全面进网入格3项制度,实现党员干部下沉全覆盖。排摸矛盾隐患较多、治理压力较大、治安警情较多的3类薄弱村居、网格,建立由政法、医护、心理咨询师等6个领域1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一线助“理”队伍,协助解难题、优服务。
坚持用数字手段打破传统“报到服务”精准度不够的局限,开发“先锋领治”平台,组织4.3万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通过小程序“一键接单”网格巡查、环境提升等治理项目2.5万余个,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揭榜领办偏远地区小游园改造、充电棚建设等网格实事350余件。
推动建设市镇村信息指挥中心三级平台,试点打造“数字驾驶舱”,接入“12345”、综合指挥、数字城管等诉求工单和涉企相关问题隐患数据,将问题处置分析“坐标”由村居下沉至网格,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推送至联系领导提级处办,问题处置效率提升约20%。拓展AI监控、空中网格员、烟感报警等小应用,有效消除治理盲区。
过去靠腿跑,现在靠数据,在常熟高新区(东南街道),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以网格为单元,对执法队员进行活动轨迹定位,围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整理形成执法热力图,精准调配人员力量,有效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半年内涉企执法检查次数同比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