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间出行路,63台风幕机让电梯告别闷热,通过盘活资源每年新增40万元公共收益……得益于小区成立党支部,福建宁德市金榕社区金溪首府小区完成蜕变。
切菜的“咚咚”声、锅铲翻炒的“滋滋”响,构成厦门市山亭社区长者食堂里最温暖的背景音,党员群众自发组成的“银发志愿队”让这碗饭盛满温情。
……
“门对门,陌生人”,曾是城市小区邻里关系陌生化的写照。如今在福建,近邻党建却消融了邻里间的冰山,敲开了共建共治的幸福门。
近年来,福建秉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不断织密近邻组织网,壮大近邻“朋友圈”,绘就近邻“同心圆”,激活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动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大力开展小区党支部组建集中攻坚行动,推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摸排小区居民党员信息,明确有物业管理、条件成熟的小区单独组建党组织,重点突破村改社区、城乡结合区域、园区厂区交叉地等薄弱重点区域,全省建立小区党支部1.14万个,选配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等7.2万名,家门口就有“主心骨”。
如何让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各地配套出台相关政策规定310多项,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扶持等保障党支部工作经费,统筹整合公共资源建设党群服务阵地,推动以市场化方式弥补公共服务短板,让小区党组织更加有资源有能力服务群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龙岩市金色家园小区“居民夜谈会”现场气氛热烈。“雨季电梯口积水,能否加装雨棚?”“垃圾站异味影响生活,能否升级改造?”居民们畅所欲言,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建企业党员干部、社区书记认真记录,现场回应。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涉及面广,有些能够在社区或街道层面解决,有的则需要多部门合力解决。福建以近邻党建为抓手,推行“1+5+N”议事协商机制,每月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召开联席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代表参加,并视议题邀请住建、城管等部门负责同志参会,近三年来协商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3.9万件。
为让居民就近就便享受便利服务,福建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建设313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建设小区党群服务驿站5100多个,推动政府职能部门民生类高频事项进驻党群服务中心集成管理、一体服务。
各地积极搭建智慧化平台,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莆田市通过“全市一张图”,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归类派单流转,形成台账闭环管理,倒逼责任单位尽职尽责。福州市鼓楼区打造“鼓楼社区幸福通”随手拍平台,小区党支部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上传平台,街道第一时间“呼叫”相关部门到小区“报到”,长了腿的数据跑出了时间、跑出了效率、更跑出了老百姓的实惠。
小区治理,主体是群众。福建建立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引导居民从旁观者真正变为参与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有52.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创新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和“请邻议事、帮邻办事、由邻评事”工作法,依托茶话会、居民夜谈会等议事平台,引导各类组织和居民代表说事、议事、主事,参与小区重大事项决策,定期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单位履职、服务情况进行评价,让“群众事群众议”真正落地扎根。
党员干部奔走在服务一线,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角落,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走在福建的街头巷尾,“党群心连心、邻里一家亲”已然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