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街道葡桃香农场,连片的现代化葡萄大棚错落有致分布在田野上,葡萄架下,一颗颗赤松茸正奋力生长,翘首盼着丰收。“在葡萄采摘后种植赤松茸,这种‘一地多收’的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亩能多赚6万元呢。”农场负责人李明华介绍。
近些年来,海盐县推动村党组织与机关、企业、高校等开展结对共建、全链合作,通过技术指导、资源整合、资金支持等,开发“一地多收”“稻田综合种养”等项目,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保障。
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示范户农场等阵地资源,200余名机关党员每月下沉一线,问发展进度、看项目现场、查产业堵点、找推进办法,帮助村里研判集体经济形势,导入关键技术和设施,持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村经济合作社集中采购农机,建立农户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为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及集中育秧、烘干加工、农技服务和农机维修等专业农事服务,大幅提升机械化程度和农机耕种效率,每亩增产约5%。
创新“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打造电商直播、产业赋能等多类型共富工坊,通过减免平台服务费、开展技能培训、开设助农专场直播等,实现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6%。搭建村企合作平台,鼓励村集体以资金、房屋、土地等多种形式入股投资规模适度、见效快、风险低的共富码头、共富商店、共富菜园等项目,协同参与项目引进和建设,以分红等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4年底,海盐县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9家,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3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