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日常监督,既要有务实管用的举措,更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不断破难题、解新题。”云南玉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树明说。近年来,玉溪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盯好重点人、抓住关键事、督在关键时,不断提升干部日常监督的精准性、实效度。
更聚焦——盯好关键人
“只有把重点群体监督好,方能事半功倍,放大监督的‘涟漪效应’。”面对点多面广的实际,如何提升干部日常监督质效,玉溪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方翔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给出自己的体会。
玉溪市把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年轻干部作为监督重点对象,出台办法,分别提出18条和16条具体措施。办法把政治监督放在首位,紧扣担当作为、纪律作风、日常监督等重点监督内容,聚焦严格制度执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破解工作堵点难点等三个方面。同时,探索开展预防式监督,建立“一把手”任前告知制度,重点围绕管党治党、选人用人、巡视整改、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全面梳理党内法规中有关“一把手”应当履行的强制性规定,编印玉溪市党政主要领导履职应知应会知识摘编和负面清单,让其知责明权知敬畏。综合运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结果,了解掌握年轻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动态分析家事家产、配偶子女从业等变化情况,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谈心谈话,防止年轻干部被“围猎”腐蚀。
聚焦发改、工信、住建、公安等18家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确定市管干部关键岗位117个、部门关键岗位174个。同步制定18家单位离职人员从业行为限制清单。采取“自检自查、党委(党组)研究审议、市委组织部审核备案”方式,对关键岗位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并从个人、党委(党组)、组织部门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对当年平时考核结果有“较差”或者累计2次以上“一般”等次的,进行岗位调整;年度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调离关键岗位;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启动“下”的调整程序。
更可感——盯住关键事
“乡镇‘四本账’摸排梳理工作具体是怎么做的?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有没有深入研究?”近期,玉溪市委组织部组建3个调研组,对75个乡镇(街道)盘清“家底”、壮大“家业”以及市级挂包单位联系服务情况进行专项调研,通过督进度、查实效,促干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是反映干部作风能力素质的重要窗口。玉溪市坚持“督事项”与“识干部”联动,紧盯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急事,将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与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一体推进。一方面,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出台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和开发区重点指标考核评价方案,细化乡镇(街道)“四抓”工作重点和开发区5类14项发展指标,明确54家市级部门挂包工作责任,组织开展“亮晒比拼、争先进位”行动等,让干部的能力作风在实干中显示出来、在相互比拼中鲜明起来,为干部监督找准具体抓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日常调研、蹲点调研、专项调研、综合调研“四位一体”干部考察识别机制,通过知事、察事、析事,全面了解掌握干部政治素质状况、作风好坏、能力高下。
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分析干部监督实践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制定《选人用人工作重点风险防控清单》,细化60项风险防控点,严防以程序合规来掩饰用人不当等问题;加大对“一把手”和年轻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力度,每年在年度随机抽查的基础上,按20%左右的比例对“一把手”进行再抽查,对处级年轻干部进行全覆盖专题核查,防止干部“带病成长”“带病提拔”。
更走心——盯牢关键时
“既深深感受到组织的殷殷期盼,又在心底增添了对权力的敬畏感。”2024年10月,夏明海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正式上任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与他进行了谈心谈话。回顾当时的心境,夏明海依然充满感触。
谈心谈话是了解干部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干部监督力度、温度的重要手段。玉溪市不断完善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岗位变动、思想波动、群众反映、考核考察、表彰奖励、遇到困难“六必谈”。其中,对新提拔任职和试用期满的领导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逐一进行谈话;对新进领导班子的领导干部,督促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专门进行谈话。结合干部日常调研、年度考核、巡视巡察等工作中发现的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分问题程度,采取加油鼓劲一批、提醒警示一批、批评教育一批、严厉惩处一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约谈提醒。
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加大“12380”信访举报问题直查直办力度。将纪检监察、审计、统计、应急、信访等21个部门纳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定人+定责+定期”方式,及时汇聚监督信息,凝聚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