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走进新疆焉耆县友好社区党群服务大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以前总担心上班时间重合办不了事,现在社区延时服务太贴心了,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居民姜名下班后顺利办理了社保补贴申请,高兴地说。
近些年来,焉耆县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覆盖建成群众家门口的“石榴籽”服务站,推行便民事项延时服务,有效解决上班族等人群“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无处办事”的难题,全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搭建“百姓议事会—结对共建联席会—社区分析会”三级摸排机制,了解掌握居民对延时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频次等需求,建立居民需求清单;发挥联社区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能优势,建立部门资源清单;综合考虑居民需求和部门资源,建立社区供给清单,将服务对象划分为红(“候鸟型”居民)、橙(双职工家庭)、黄(老年人)、青(青少年)、蓝(特殊困难群体)五类,构建“3+N”服务矩阵,即政务办理、生活服务、文化休闲3项基础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N项特色服务。
以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社区包小区结对共建为载体,搭建“乡镇党委+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共建架构,吸纳双报到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新就业群体等各支力量编入“两中心一站”定岗定责,组建党员先锋、亲情管家、暖心融新等30余支邻里志愿服务队,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建立“党员带头、轮值共管”机制,社区干部固定值守,双报到党员及社区志愿者轮流参与,实现居民办事时间连得上、环节不掉队。
建立“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把原有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2-3个“全岗通”工位,每天安排1-2名“全岗通”人员值班值守,优化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业务办理流程“一张清单”,制定代办事项指引清单,全面落实32项便民代办服务。开通老弱病残优先办、特殊群体上门办、假日服务预约办、特殊需求帮代办、延时服务常态办“绿色通道”,社区服务力量走出办公室、沉到网格里、深入群众中,合理分散办事人群,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有求必解。
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推动养老托幼、家庭医疗、文化休闲等8项服务进社区,统筹闲置物业用房改造为服务阵地,与辖区学校、医院、培训机构等签订“错时开放协议”,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阵地,全面推进社区阵地迭代升级。实施“五日特色工作法”,推行“周二学习日、周三普法日、周四走访日、周五活动日、周末公益日”服务,每月定期开展百姓说事日、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日等功能室,举办老年夜校、课后托管、健康义诊等活动,每周一通过“焉耆古镇”视频号“活动有“趣”处”系列推送延时服务信息,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安排、全年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