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北京大兴区党建赋能城中村改造项目

和谐搬迁赢民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3-05 10:37 作者:通讯员 陈锦鹏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规模最大的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大兴新城西片区涉及7个村、4500多户搬迁腾退,实施意义、安置体量、资金规模前所未有。面对这一挑战,去年以来,大兴区着力建强组织堡垒,通过创建“四联四全”工作法、建立协同机制等举措,推动实现“和谐搬迁”与“快速拆迁”的双向奔赴。

建强堡垒 聚力领航

“大伙早就盼着拆迁,但拆迁后住哪儿、回迁房是否够家里四代人住等问题,一直让我很担心。后来村党支部多次开会征求大家意见,村干部还来家里讲政策、帮忙找租房信息,我这心里就越来越踏实了。”提到搬迁,黄村镇东芦城村村民孙学民打开话匣子。

大兴新城西片区搬迁腾退涉及1.9万名村民,总量大、矛盾多。大兴区各部门主动靠前,黄村镇党委周密组织,各级党员尽锐出战,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搬迁腾退工作提质增效。

组建区级指挥部,区长任总指挥,区委政法委书记、主管公安和城建的副区长任副总指挥,下设“一办九组”,涵盖搬迁腾退、安全稳定、舆情引导、卫生医疗、廉政防控、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明确职责分工,树立一盘棋思想。搬迁腾退期间,各组在西片区搬迁腾退指挥部实地办公,服从指挥部统一指挥,高效务实开展工作,有效保障搬迁腾退工作顺利推进。

镇党委坚持“把组织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联合大兴城建集团公司党委,成立西片区项目联合党委,覆盖大兴新城西片区项目建设涉及的镇属部门、参建单位及其他非公党组织,构筑“集中统筹、有效联动、共建共享”的项目党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夯实新城西片区建设组织基础。

以党小组网格化分任务,全镇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活动,制作党员收房签约进度图,逐户发放交房排队现场指引和注意事项清单,深入群众开展释疑解惑、宣讲政策。成立党小组,专门协调解决困难群众租房、搬家周转等个性及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现场设信访和“接诉即办”点位,及时接待和处置村民诉求。

“四联四全” 破题解题

改造项目包括启动周转、确权登记、集中交房排号及搬迁腾退等多道环节、程序,周期久、战线长,面临群众工作难做、廉政风险较高等问题。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以“四联四全”工作法破题解题。

组织联建实现全覆盖。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联合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形成区域党建联合体,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西片区工友服务广场,建设西片区夜生活新地标,实现“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在村公示栏及微信群发布《致党员群众的一封信》,倡议党员带头交房、带头签约,同时动员亲戚、朋友、邻居积极配合交房、签约,推动形成全员参与、人人争先交房选房的良好态势。

工作联动串联全链条。各项工作整体部署、整体推进,形成思想引领与行政资源整合、党群服务与政务服务融合、党建成效与项目建设目标契合的良性循环。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多次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把征迁办法宣传透,把优惠政策宣传足,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声音传到户”。

纪法联督贯穿全过程。建立联合监督、信访调处、警示教育等机制,将纪法监督延伸到建设全过程。镇党委书记讲授专题党课,组织机关、村“两委”、参建单位、执法人员观看拆迁警示教育纪录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邀请区纪委区监委对相关村“两委”和三方公司负责人开展廉政教育,把严的氛围、严的基调贯穿项目始终。

文化联创宣传全方位。传承西片区村庄文化底蕴,拍摄全家福、纪录片,为群众留住乡愁。建设乡情陈列室,把每家每户的老物件放到陈列室,旧貌换新颜,增强村民对新城生活的认同感。

建章立制 保驾护航

集中选房阶段正值冬季,考虑到村民中老年人居多,极易产生各类突发状况,镇党委多次研究讨论,反复推演各类情况,建立应急处突、服务保障、民生保障等机制,力争让每个村民感到安稳踏实。

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反复推演应急情况处置措施。平整8.9万平方米空地作为选房排队现场,设置90条取号通道确保宽松的安全距离,每条通道由党员干部、民警、志愿者、保安组成秩序维护和服务小组,24小时轮班值守。

排队现场设置临时厕所、共享充电宝、商超等便民设施,对接区通管办快速搭建1座信号塔、出动1辆应急信号车,有效保障现场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和指挥体系畅通,对接区卫健委设置24小时医疗救护点,储备发放防寒大衣、雨伞等物资,满足村民需求。

安置房周边的小学托幼、停车场、体育场馆等配套公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用。针对项目可用资金当年额度不足的情况,科学分析研判,采取安置补偿款分期支付方式,做好群众工作,获得群众理解支持。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