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系统学习了基层党务历史脉络、业务知识和实操程序,对后续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谈起近日全市组织的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的党务工作者陈烨说。
近些年来,成都市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作为全面推动基层各领域强基固本提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以成都基层党务学院作为重要培育枢纽平台,构建全覆盖能力培训体系,开展多元教学,健全链条管理,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搭平台——
构建全覆盖能力培训体系
基层党建各项制度的落地落实,离不开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成都市针对基层党务质量不优、队伍专业性不强、学习系统化不够等问题,于2023年成立成都基层党务学院,明确以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为主要培育对象,以基层党务工作为重点培育内容,全方位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学什么、从哪儿学,各项制度如何高质量落实等问题,困扰着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成都市围绕解决党务工作者队伍系统学习难题,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系统梳理政治鉴别能力、党务业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9项能力指标30项具体履职要求,针对党务业务能力专项细化组织设置、组织选举、组织生活等20项一级任务和62项二级任务指标体系,根据履职要求和党务业务需求,分领域、分群体构建基层党务工作者“初、中、高”三级全覆盖能力培训体系,搭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创意教学4大学习模块,重塑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培训新格局。
创特色——
分层级分领域递进式提能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成都市分层级分领域开展“理论+实操+实训”递进式提能培训,阶梯性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
充分发挥成都基层党务学院教研功能,针对党务新手,研发法律法规、党史党建、党纪党规等基础题库3000余道,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党务熟手,结合基层实操难题、党务突出问题,开展现场实操比拼,全流程、精准化检验业务熟练程度。针对党务骨干,注重请上讲台实践授课,建立“四评四讲”评课体系,配备业务领域专家专题辅导提炼能力、讲授能力,教学相长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能懂、会用、敢讲的本领。通过差异化培训,确保每位党务工作者都能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把握政策,高效执行任务,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注重营造多元化教学场景,聚焦特色化教学,打造“发展党员”“党组织换届选举”实景模拟教室2个,配置专业课程教材17册,自主研发《发展党员》《一个支部的诞生》反向角色扮演教学、《党务案例纠错》视频教学、《追寻》红色话剧等创意课堂21门,用沉浸互动、案例实践等方式,让基层党务知识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聚焦灵活性教学,针对参训学员专业化和年轻化特点,坚持特色浸润,制作《基层党务60秒》《60秒学党纪》系列动画教学视频,“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播放量达103万。
“我们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成情景式、体验式教学,增强了学员互动参与感,让他们更加直观感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党务工作。”成都基层党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管理——
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成都市摒弃“培训即完成”的旧有观念,严格标准强化培训效果评估,构建科学的评估模型,着力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和培训实效。各区(市)县严格建立训后问效机制,设立培训效果跟踪回访计划,定期回访基层党务工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情况和对其职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搭建“学员有话说”等意见收集平台,鼓励基层党务工作者分享训后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与挑战,根据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后续培育策略,确保培训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个人成长与组织效能。
同时,采用柔性手段不断强化学员训后学习,与党建读物出版社合作建立“党建书苑”,入库党建读物20000余册,创新“书记思享汇”“十二月读”等流动学习平台,以“研学+分享”为主要形式,先后组织5000余名已培训学员开展互动学习交流,不断强化培训实践效能,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从大数据分析、深度调研、课后回访的数据来看,通过专业化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质效的学员占比达89.6%。实干实训的培训模式,对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本领起到了较好的助力作用,也是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中央各项制度在基层‘最后一公里’落到底、见实效的有效举措。”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