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把精准有效、关爱服务体现到流动党员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提出5方面任务措施和具体要求。春节期间,流动党员陆续踏上归乡路,正是开展走访慰问、学习教育、联络服务,促进其反哺家乡的好时机,各地结合实际创新优化管理方式,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归、学有所获、行有所为。本期《关注》版推出深度报道,聚焦湖北省武汉市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湖北武汉位于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华中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区位优越。巨大的城市规模、良好的就业机会、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吸引400多万流动人口往来聚集于此,同时也有大量人口长年在外务工经商,这些都给流动党员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着眼破解超大城市流动党员行踪难掌握、教育难组织、服务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近些年来,武汉市大力实施“汇流聚汉”行动,积极创新举措加强流动党员全链条管理,激励他们主动担当作为,凝聚了一支超大城市发展治理的有生力量。
聚焦流动党员行踪难掌握问题
全面摸排 有效纳管
>>>开展“双找一联”活动;建立“牵手结对”联系机制;分类建强流动党员党组织
“虽然我的组织关系不在这里,但社区主动找上门来,还时不时问问我的近况,让我有了被组织牵挂的幸福感!”近日,从宜昌市流动到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的党员雷节坤,接到社区党委书记打来的问候电话,感觉很温暖。
超大城市流动党员类型多、分布广、流动快,人员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行踪难以掌握。面对这一问题,武汉市坚持从打牢基础做起,连续两年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联党员“双找一联”活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工作者驿站等,设立2400余个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站(点),开通180余个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热线,发动社区工作者、党建指导员等进企入户排查,广发“流动党员招募令”、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累计收集各类信息5万余条,排查流出党员1.16万名,接收外地流入党员2万余名。主动与周边地区建立常态化联系,双向发力推动流动党员亮明身份、就地纳管。
为保证流动党员“流出不断线、流入有人管”,武汉市全面建立基层党组织委员、党员骨干“牵手结对”联系流动党员机制,坚持每月电话联系党员本人及流入(流出)地党组织,邀请并督促他们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定期开展帮学助困等活动,让流动党员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牵挂。
不管是流出或是来到武汉,许多流动党员都希望有个自己的“家”。为了满足这一诉求,武汉市依托街道、园区设立30多个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组织,在深圳市、湖南省株洲市等地设立4个在外务工经商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协助山东省莱芜市、湖北省应城市等地,建好10余个在汉流动党员党组织,指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或街道(园区)党工委委员直接联系帮带,定期指导开展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关爱帮扶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建强党组织。
“区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固定场地,每次有啥活动都会主动邀请我们参加。”在硚口区汉正街市场扎根17年,只要老家那边有党员来到武汉,应城市商会党总支副书记丁金河总会热情帮助,“从应城到武汉,这里就是流动党员的家!”
聚焦流动党员教育难组织问题
丰富形式 灵活帮学
>>>集中开展流动党员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持续深化“主题党日我来开”活动;鼓励用好线上资源灵活自学
“平时一直忙着送快递,没想到还有机会参加武汉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集中培训!”来自通山县的流动党员袁平兵听完武汉市委党校教授的专题辅导,感觉非常解渴,“今天的培训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党的历史和纪律要求,更坚定了我对未来的信心!”2024年5月22日,全市流动党员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专题培训班顺利开班,来自各行业商会、新就业群体的40名流动党员代表参训。
在市委组织部的示范带动下,各区、各街道(乡镇)紧紧抓住党纪学习教育的契机,集中开展流动党员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130余场,覆盖流动党员4500余名。
从长飞光纤到烽火科技,从智苑社区到华工科技……2024年国庆节前夕,一场“与祖国同庆·携手筑华章”红色拓展行活动火热开展,东湖高新区光谷生物城20多名流动党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的路线,感悟思想伟力、触摸光谷巨变。
“流动党员平时忙于生计,即便想要参加主题党日也很难抽出时间。”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持续深化‘主题党日我来开’活动,广泛听取流动党员意见,积极改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让更多流动党员能够参与进来。”
东湖高新区结合青年流动党员特点,充分利用工作日午休或下班后一小时的时间,创新开展重温课本里的“红色经典”、青年党员“看光谷”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流动党员踊跃参与。
根据流动党员居住分散、学习难集中的特点,武汉市各级党组织注重用好网络资源,引导流动党员开展自学。从2023年10月起,市、区两级党建微信公众号开始每月线上发布主题党日重点学习内容,并陆续推送“一起学《条例》”等视听资源,流动党员打开手机就能轻松自学。党纪学习教育期间,顺丰快递、风韵出行等平台企业还在各自APP开设党纪党规“微课堂”,利用空闲时间在线自学已经成为流动党员的一种行动自觉。
聚焦流动党员服务难到位问题
整合资源 解难帮困
>>>发布“7+N”服务清单;实施“百千万”关爱凝聚行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服务
“流动党员来武汉挺不容易的,只要他们有了困难,我们党组织的关心一定要及时跟上。”2024年7月1日,听闻流入党员王建福因病在家休养,江汉区汉兴街道盛世社区党委成员特意带着牛奶、大米和食用油,前往王建福家中慰问。
流动党员类型多、分布广、需求多样,怎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近期,江汉区、硚口区、武昌区、江夏区、东湖高新区等相继推出“7+N”服务清单,既有赠送红色“大礼包”、推送学习资料、宣讲惠民政策、困难帮扶等共性服务项目,也有就业培训、健康体检、文娱活动等针对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的个性化服务。
“感谢街道开办的托管班,让我们既能安心工作,也能照顾家庭。”每到周末,货车司机王锋都要把自己的小孩送到位于东西湖区走马岭“司机之家”的托管班,“有大学生志愿者帮着照看,心里踏实!”
新就业群体是流动党员中活跃的一分子,他们整天“在路上、在云上”,却常常为找个歇脚的地方发愁。着眼解决这一困难,武汉市大力实施“百千万”关爱凝聚行动,整合各方资源,共建百个“小哥食堂”、打造百个小哥“友好小区”“友好楼宇商圈(街区)”、组织千名小哥“看武汉”、升级打造千个服务阵地、向万名小哥赠送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金、创设小哥百万关爱基金等,让流动党员走到哪里都可以充电歇脚、就餐取暖,因地制宜开展党员培训、假期托管、咨询培训等活动。
从流动党员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再到创业就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培育扶持,武汉市各级党组织努力把服务做得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以前在外打拼时,党组织就对我们很关心,现在回来创业了,没想到帮扶政策这么好!”近期,收到江夏区农业农村局送来的2万元市级农产品追溯系统应用补贴,流动党员罗建文激动不已。
罗建文1996年就南下深圳创业,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如今已是2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前些年,罗建文回老家创办武汉紫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法泗街道主动将12.6亩厂区租赁给他,还帮他打开了产品销路。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司逐步壮大,但党组织的帮扶却一直都没停过。
服务做起来,人心聚起来。武昌区南湖街道连续10多年开展邻里文化节,“情系老兵·温馨暖心”“浓情腊八暖寒冬”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党组织的关心和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吸引80多名流动老党员亮明身份、奉献社区,“南湖花园城”闪耀着一缕流动党员“夕阳红”。
聚焦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问题
创新载体 反哺家乡
>>>深化“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城乡治理当先锋”;激励反哺家乡作贡献
“来了英雄城,就是武汉人。只要组织有召唤,我们流动党员就要有行动!”2024年7月初,长江水位猛涨,武汉市启动防汛应急Ⅲ级响应,来自重庆市巫溪县的沈海兵带领正在武船拆迁片区土壤治理项目工地务工的6名流动党员,主动驻守长江大堤昼夜巡逻,守护群众安宁。
像沈海兵这样把城市冷暖挂在心上的流动党员,在武汉十分常见。每次遇到雨雪冰冻、洪涝等灾害,总有一批流动党员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扫雪除障、巡堤查险等行动,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尽责出力。
近些年来,武汉市持续深化“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在流动党员中设立党员示范岗450余个、党员责任区290个,挂牌党员示范经营户160余户,发动3100余名流动党员加入各类社区服务团队,认领民意收集、文明劝导、反诈宣传、护绿护学等服务岗位3500个,他们长期活跃在街头巷尾,行走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我虽然是个流动党员,但是从没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建好绿色驿站,也是我作为党员的一点小贡献。”蔡运福退休前一直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前两年因为来武汉照顾孙子,迁入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龙庭小区。社区经常邀请他参加绿植养护技巧交流活动,还特地请他参与小区绿色驿站的建设。如今,蔡运福已经成为社区爱绿护绿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奔忙在社区建设中。
从城市到农村,惦记着武汉发展的还有一大批返乡创业流动党员。
2023年10月,听说村里正为土地撂荒的事情发愁,新洲区三店街西黄村流动党员方红祥便主动返乡创业,出资承包荒地15亩,种上了水果和金丝楠木,当年就通过带动就业,帮助村民增收16万元。“新洲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以后我要给家乡建设多作贡献!”最近,方红祥受邀参加了新洲区流动党员座谈会,与大家分享交流经验,让他十分感慨。
在激励流入党员发挥作用的同时,武汉市还大力推进流动党员“能人回乡”行动,整合各职能部门服务资源,为在外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近3年来,已累计吸引17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带动16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帮助村集体增收近400万元。
(整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湖北省武汉市委组织部提供)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一派“极目楚天舒”的宏伟画面。巨大的城市规模、良好的就业机会,让武汉成为流动人口往来聚集地。
流动党员刘保(右)从浙江省湖州市来到硚口区汉正街市场经商,挂上“党员经营户”的招牌后,他的服装生意日渐红火。
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流动党员蔡运福(左一)加入社区爱绿护绿志愿服务队后,经常为汉铁初中青年志愿者介绍绿植养护经验。
新洲区整合部门资源扶持流动党员返乡创业,邾城街道铁衖村流动党员姜旭飞(左)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