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拥有壮美独特的地域风光,雪山冰川与云杉绿草交相辉映,金色胡杨与蓝天戈壁融于一体;这里承载着绵延千年的厚重历史,是龟兹文化发源地,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等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是阿克苏,新疆的“塞外江南”,也是祖国西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
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是阿克苏地区的“国之大者”。近年来,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阿克苏地区坚持党建引领,筑堡垒、兴产业、优服务,用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奔跑在新时代发展之路上,一同编织景美人和、村强民富的绚烂图景。
加强党的领导,筑牢一线堡垒
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在国家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受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恶劣等影响,边疆地区资源分散、力量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阿克苏地区通过严密组织体系、建强干部队伍等有力抓手,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使党的旗帜在边疆地区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的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一支部三中心”建设,形成党组织书记全盘统筹、“两委”成员分块负责、各支力量定岗履责的分工负责制;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中心)户”的组织设置,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
作为党员中心户,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吐格贝希村村民阿不力孜·阿吾提这两年忙得很。“平日我主要联系周边的15户村民,除了收集困难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还团结带领邻里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吐格贝希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按照规划发展起庭院经济,凝聚起有事找党员、有难找支部的共识。
为促进党建工作与守边护边深度融合,阿克苏地区深入开展“组织共同建设、资源共同使用、人才共同培养、活动共同开展、典型共同选树、工作共同商议”六个“共同”工作。乌什县亚曼苏乡党委在辖区巴里度尔边境警务站成立联合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村党组织与警务站党支部制度一起建、大事一起议、党课一起上、氛围一起造、活动一起办,常态化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凝聚起守边护边合力。“以前只知道守边护边,支部成立后,民警和护边员的认同感、执行力提高了,群众入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各支力量工作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巴里度尔边境警务站站长彭祖明欣喜地说。
头雁领航、百雁齐飞,边疆地区稳固发展,离不开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阿克苏地区在精准选、量身育、大胆用、跟踪管上下功夫,择优选配农牧民身份党组织书记,健全“选拔、培育、帮带、管理、使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实施村干部及后备力量能力素质提升“头雁”“领航”“薪火”三大行动,通过地县党校集中培训、赴援疆省市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等“七个一批”措施,持续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
“出去学习后才发现,我们村干部的组织能力、素质水平,村民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都有待提升,村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2022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党支部书记布海力且木·艾孜木赴杭州培训15天。回村后,她找差距、补短板,整治村容村貌、发展旅游产业、创新干部培训形式……如今,金华新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每年20多万元跃升到2023年的60多万元。
组织统筹、精准发力,阿克苏地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越来越强。1月23日,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亚曼苏乡博孜村距震中较近,90多户房屋受损。“震后20分钟,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全部赶到受灾现场,虽然余震不断,但大家坚守一线,摸排情况、调度物资、协调人员。”亚曼苏乡党委书记刘莉回忆。地震5个月后,博孜村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新家“幸福社区”。迅速、高效、暖心的作风,赢得了百姓一致好评。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边疆地区基层工作的关键。我们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一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夯实党在边疆的基层基础。”乌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荣表示。
振兴产业,带民走上致富路
国家重要长绒棉和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自治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新疆薄皮核桃、红枣、苹果等优质特色果品主产区……阿克苏地区资源富集,发展产业有着先天优势。
然而,受边疆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等影响,群众致富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路上也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领群众既安居又乐业?阿克苏地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边境村调研走访,打出系列“组合拳”,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温宿县是古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塞,辖区内有冰川、峡谷、雪山、戈壁等独特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厚重、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温宿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天山托木尔景区·大峡谷”品牌,大力发展原生态旅游产业。
“村里离县城100多公里,以前一年到头看不见外人来,村民靠种地、放羊维持收入,现在村里游客很多,大家开始开饭店、开民宿、烤羊肉串,干起服务业,收入大大提高!”温宿县博孜墩乡阿克布拉克村村民托克逊·吐尔地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景区,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靶向施策,壮大村集体经济——
阿瓦提县发挥组织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一村一策”,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致富能手带、联建单位帮、新兴产业拉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破壳提升。
丰收时节,走进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红旗村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百十余个大棚有序排列,棚内蔬果挂满枝头,一片勃勃生机。看着眼前的景象,红旗村科技副主任、致富带头人邵殿杰喜上眉梢:“以前只知道种蔬菜,规模小、效益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去年引进了羊角蜜等57个特色农产品大棚,还从农一师兵团邀请了4个技术员,手把手教施肥打药,今年收入翻了好几倍!”2023年,红旗村集体经济收入260.59万元,较2022年增加76.95万元。
拓宽渠道,群众家门口就业——
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吐格贝希村坚持产业、就业、创业三管齐下,明确“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全季节产业发展定位,打造多元化产业圈,开发导游、服务员、保洁员、大棚管理员等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去年6月,28岁的汉族小伙王超放弃导游工作,在家乡吐格贝希村开起了农家乐。“之前经常带游客来这里游玩,观田园美景、品农家美味、住乡村民宿、看民俗风情,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现在我从游客变为创客,在这里扎根了。”如今,王超的农家乐依托景区优势,旺季每月收入达万余元。
多措并举,致富效果逐渐显现。2023年,阿克苏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19083元,村集体收入均达100万元以上。
延伸服务触角,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走进阿瓦提县福利园区,双人间干净整洁、宽敞明亮。70多岁的周加洪和文秀琼老两口拉着记者的手,直说党的政策好:“我们靠捡棉花为生,现在年纪大捡不动了,乡里干部知道我们无儿无女、没有房子,主动帮忙联系了福利园,送我们来这里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阿克苏地区全方位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稳边首先稳人心,固边首先固民心。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积极发挥党组织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紧贴群众需求,拓宽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将浓浓关怀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完善体系,为民服务。
前不久,温宿县温宿镇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到居民亚森·吐尼牙孜求助: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多次劝说无果。社区得知后,迅速联系教科局、卫健委等共建单位,多方了解孩子心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多亏有社区帮忙,现在孩子愿意跟我们沟通了,至今再没逃过学。”家长激动地说。
“凤溪社区常住居民1.1万余人,多民族聚居。为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我们建立起‘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治理服务体系,打造3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组建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方式,为居民提供订单式服务。”凤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江凯介绍。
“兵地”携手,共谋发展。
乌什县英阿瓦提乡特日木村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四团八连隔河相望,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工作共抓、活动共办、服务共做等方式,特日木村积极探索结对共建发展模式,携手八连结出民族团结累累硕果。
提起八连的韩勇、唐燕夫妻,特日木村村民吐尔洪·阿不都来克倍感亲切:“买什么种子,怎么施肥、打药,唐燕手把手教我,农忙时人手不够,韩勇主动带人来帮忙,他们夫妻待我像家人一样。”如今,特日木村村民的普通话水平、种植技术越来越高。
紧贴需求,八方来援。
英阿特村位于天山南麓,距英阿瓦提乡32公里,距乌什县城70公里。由于路程远、山路多、私家车少,村里孩子上学极为不便。去年9月,辖区内的英阿特边境派出所发动党员、民警、护边员等有车一族,组建“托河卫士·塞外枫桥”爱心车队,为学生出行保驾护航。
“每周五把孩子接回来,周日晚上再统一送到学校,自从有了爱心车队,再也不愁送孩子上学了!”英阿特村村民吐尔莎古丽·库尔班连连点赞。“下一步要继续壮大车队,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英阿特边境派出所所长阿迪力·拜合力克说。
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蒸蒸日上的特色产业,和谐共融的生活环境……新时代新征程,阿克苏地区正铆足干劲,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广袤土地上谱写一曲曲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