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吉林松原:人才振兴赋能产业振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1-20 15:39 作者:炼金山

核心提要

●通过“人才之家·项目专班”,松原市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合作产业项目126个,对接人才项目83个

●在松原本土6家企业建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给予资金奖励,以柔性方式吸引11支科研团队、56名行业领军人才和专家学者来松开展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活动

近年来,吉林松原市借助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对接合作契机,搭建产才融合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以人才振兴赋能产业振兴。

建立“人才之家”,汇聚产才融合动能

近日,在松原“人才之家·项目专班”会议室,市委组织部组织县(市、区)及市发改、人社、科技等13个部门,围绕对接合作、产才融合工作建立的4项任务清单,持续跟踪进度。“这样的调度会,我们陆续召开37次,推动长松两地不断深化各个领域合作,实现一批项目落地松原,一批优秀人才选择松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负责同志说。

2021年,吉林省委作出各市(州)“对接长春、共享发展”“携手吉大、创新发展”战略部署后,松原市强化顶层设计,将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同部署,市委组织部人才中心、市发改委项目中心、市商务局招商中心、市政数局审批中心等在招商引智链条上关联度高耦合性强的4个单位,集中入驻实现“四心并联”协同作战,“人才之家·项目专班”应运而生。围绕产业、人才领域合作任务,每两周固定召开双调调度会,跟踪推进、清单销号。2021年以来,通过“人才之家·项目专班”,松原市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合作产业项目126个、总投资额984亿元。对接人才项目83个,研发金额2亿元,与长春市互派干部人才125人。依托吉林大学松原技术转移中心,推动黑土地保护、水稻碳排放、盐碱地改造等3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7所省内院校,在松原建立11所产业学院、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和助力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2022年以来,吸引110名高层次人才和700名高校毕业生来松科研学习工作生活,推动各类人才了解松原、宣传松原、落户松原。

布局“一站一会”,拓宽产才融合路径

2022年,松原籍在京人才刘杰回到家乡,投资2亿元建设液压加载试验系统项目,吸引了一批专业人才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刘杰这样的域外优秀人才或投资家乡或帮助牵线搭桥招商引智,松原市坚持“人才回引+项目招引”,倾情关心服务、量身筑巢搭台,走出了一条在外老乡反哺家乡的人才工作新路子。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长春、杭州等地建立驻外人才工作站和松原商会。分别建立“党政、专业技术、经营管理、高技能、文学艺术”等类别人才信息库,落实专人对入库的3800名在外人才信息动态更新。建立市领导、人才秘书包保联系服务机制,常态开展电话问候、发展问计、家属问需,确保每一位在外人才有人对接、有人服务。

目前,通过“一站一会”吸引各地610多户松原籍企业加入商会,辐射20多个行业领域。对接产业项目71个,落地投产22个,到位资金16.3亿元。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聘请李玉、杨宝峰2位院士为松原振兴发展决策咨询顾问,158名域外人才为松原市高端智库专家,37位域外人才为松原市招才引智大使,聘请16位省内顶级专家为松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顾问,为松原振兴发展建言献策133条。

长发大豆良种繁育是松原重点打造的五张种业振兴“芯片”之一,由松原籍域外人才、农学博士魏健回乡投资建设,他把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专家、农业学科带头人等100余名高端人才引到松原,集中开展大豆制种科研攻关,打造了“松字号”农产品高端品牌。

强化工作保障,优化产才融合环境

2022年,吉林省长发现代农业集团急需农业人才,松原市通过“人才编制周转池”为企业引进2名研究生,支持企业开展大豆品种研究。松原市通过“带编入企”方式已经为各类企业引进硕博人才46人。

积极优化产才融合环境,以一流环境聚才兴产。为破解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所需编制限制问题,松原从全市编制总额中拿出200个编制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帮助重点企事业单位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急需短缺人才,鼓励人才带编入企。刚性兑现省委《人才政策2.0和3.0版》中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定级、职称评聘待遇。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每位市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1至3名专家人才,定期走访慰问。为260名高层次域外人才配备人才秘书,常态沟通联络。为230名优秀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提供工作生活全方位服务。在松原本土6家企业建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给予资金奖励,以柔性方式吸引11支科研团队、56名行业领军人才和专家学者来松开展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活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