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换届后乡村两级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近期,四川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全覆盖开展乡镇、村班子届中分析研判,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干部队伍。
突出立体全面,为班子成员精准“画像”
坚持把考人与考事结合起来、共性与个性统一起来、定性与定量贯通起来,突出见人见事、知事识人、以事察人,着力破解干部考核“画像”模糊、千人一面等难题。
坚持政治素质与工作实绩相结合。旗帜鲜明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标定政治能力不过硬、担当精神差、专业素养不高等负面情形,明确底线。突出以工作实绩印证班子和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排名靠后的,班子及成员一律不得评定为“好”等次。26名乡镇党政正职、64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力被取消评优资格。
坚持综合考核和专项考察相结合。突出既看关键也看一贯理念,综合考核在运用目标绩效考核和平时考核等数据基础上,注重考察乡村实绩在县内、乡内的晋位提升情况。专项考察重点关注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等重大任务,以及在抢险救灾、安全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立场和表现。今年6月,汶川县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42个乡村党组织、726名乡村干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成为抗洪救灾的主力军和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研判相结合。定量指标突出量化可考,分类设置政治表现、履职尽责、工作实绩等5类12项测评指标,将考核指标量化为不同权重的分值,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定性评价突出实干实效,聚焦干部作风、精神状态和履行主体责任等方面,细化干部正反评价指标6类92项,确保定量考核有标准、定性分析有依据。
坚持问题导向,为班子运行精准把脉
找准症结是开好良方的前提,通过建立多维度分析研判机制,力求谈出真话、查出真疾、析出真因,找准找实问题症结。
以静态分析为基础。全覆盖对2.76万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7万名村“两委”成员的年龄、性别、专业、经历、作风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班子整体结构功能是否合理、班子成员是否人岗相适。换届后,乡镇党委书记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7%,班子成员中熟悉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占89.2%;村“两委”换届回引选拔5.3万名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等占比达82.7%。
以比较分析为重点。既看本地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更突出领导班子及成员的主观努力和成效变化,横向对比在本县的排名情况,纵向对比具体工作的努力程度,在纵向横向对比印证过程中使考核结果更加精准客观。
以民意分析为关键。全面推行实绩公示制度,开展专题民主测评,对领导干部进行“下评上”、“上评下”相结合的考核测评,让更多“管他的、他管的、熟悉他的”的人参与考评。此次届中分析中,各地考察组与50余万名干部群众进行了考察调研谈话,其中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占半数以上。
聚焦调优配强,为班子建设精准开方
坚持把分析研判结果作为班子调整配备、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班子建设运行和干部能力素质等方面问题,对班子及成员进行针对性、前瞻性优化调整。
专题研判明确优化措施。根据实地调研、谈心谈话、民主测评等情况,结合目标督查、农业农村、统计等相关部门年度考核数据,逐一形成乡村班子届中分析调研报告,为调整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县级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分析研判情况汇报,一乡一村评价成绩、特点,指出问题和不足,对乡村班子及成员分别作出“好”、“正常”、“较差”的定性评价,提出改进工作和加强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清单管理强化结果运用。根据分析研判结果,建立重点关注、跟踪管理和整顿提升三本台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台账内容常看常新。评价为“好”的纳入重点关注台账,做到实时关注、重点培养、及时使用;评价为“正常”的纳入跟踪管理台账,予以加油鼓劲、激励奋勇争先;评价为“较差”的纳入整顿提升台账,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对班子成员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或诫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启动调整程序。
分类施策提升整体功能。针对分析研判发现的问题,“一乡一村”建立问题清单、明确优化措施、挂账限期整改。对干部在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专业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素质提升行动;对廉政风险高、治理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772个村,列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整顿提升;对整体功能不优、结构不强的54个乡镇领导班子、200个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优化,鲜明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