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以政策“有所不为”促“良性竞争”有所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9 作者:魏梦佳

不顾产业发展规律和地方资源禀赋,盲目追风口、铺摊子、跑马圈地,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为招商引资,搞税费优惠和“补贴竞赛”,人为制造政策洼地,扰乱市场秩序,导致资源错配;对企业“越位保护”,造成落后产能难以退出;为扶持本地企业,在招投标、政府采购中设置壁垒,破坏竞争秩序,加剧低价竞争……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挥舞考核“指挥棒”,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内卷式”竞争的推手。

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对地方产业和社会伤害巨大,不仅造成地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挤占本可以用以发展民生的资金,还催生了重复建设、供需失衡、产能过剩、贸易纠纷、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延长或加重恶性竞争。

政府职能错位的背后,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作祟。在激烈竞争及“唯GDP”的考核驱动下,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以快速亮眼的“显绩”出位,缺乏对市场行业的严谨调研和周密布局就仓促决策,干预市场行为,不仅破坏了供需平衡,一些“形象工程”也成了“烂尾工程”,加重地方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声誉。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的是建立更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力量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让市场调节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避免政府不当干预,必须从制度源头着手,强化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加大对地方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审查力度,健全公平竞争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另一方面,要聚焦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关注的痛点难点,切实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行为。此外,还应强化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全流程监管,鼓励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兼并重组。

更重要的是,应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让政府的作用更多聚焦于保障市场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公共问题上。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不正当竞争与市场干预行为。3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信息,自4月至12月,开展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有关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和部署的专项行动都释放出规范政府行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坚定决心。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助于促进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优化配置,使各类企业都能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