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不要干“一丑掩百俊”的糊涂事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2 15:48 作者:周磊

阅读提要

在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今天,发展理念也应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摸准、聚焦老百姓感受最强烈的问题,把民生之需、百姓所盼守牢做实。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论述发人深省:“过去搞GDP论英雄,别的都忽略不计,一俊遮百丑。现在很多事一丑掩百俊,一件事搞坏了,信誉、形象、声誉马上就下去。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唯GDP论英雄,经济增速上去了,却掩盖了民生、环境等短板,浮于表面的“一俊”遮蔽了关乎民生的“百丑”;如今,群众对公平、安全、公共服务等实际体验更敏感,一次负面事件就可能抹黑地方形象、损害政府公信力,“一丑”消解了长期积累的“百俊”。在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今天,发展理念也应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摸准、聚焦老百姓感受最强烈的问题,把民生之需、百姓所盼守牢做实。

某县耗资数百万元打造的“牛郎织女”雕塑,非但没有成为“文化地标”,反而因造型生硬、缺乏美感被群众调侃为“塑料情侣”;某市为迎检搞“街道美容”,砍光老城区梧桐树换成景观树,结果夏日街头无荫可遮,居民怨声载道;有的地方建“特色小镇”,简单复制其他小镇的风貌,最终千篇一律, 无人问津……不少曾引发强烈关注的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做派,可谓得不偿失、教训深刻。

“丑”有很多种模样。有的是规划贪大,脱离实际,片面认为“越大越有政绩、越新越显能力”;有的是建设务虚,中看不中用,追求“拍照好看、领导满意”,完全忽视群众的真实需求;有的是文化附会,通过乱建文化地标、乱傍历史名人、举办豪华节庆,把“文化”当成“政绩工具”。这些花样繁多的“丑”,归根结底,都脱离了老百姓的需要,伤了群众的心,败了政府的口碑。

一丑掩百俊,根子在于政绩观的偏差与群众观念的缺失。在少数干部眼里,政绩就等同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目”,认为“建个大雕塑、盖个高楼”就是有政绩,却忘了群众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形象”就等同于“高大上、现代化”,认为“越新、越奇、越贵”就是有形象,却忘了“文化认同、实用便捷”才是群众最在意的。还有的干部把群众意见当“杂音”,忽视群众感受,就是“丑事”的根源。

要避免一丑掩百俊,得先搞清楚“俊”与“丑”的标准。“俊”不是表面的美观、大气、上档次,里子始终应该是实用、管用、惠民,是老百姓心尖挂念的美事。对领导干部来讲,不能陷入“重形式轻实效”的窠臼,政绩是做给群众用的,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群众的感受当标准。

避免一丑掩百俊,不是要否定那些着眼长远的工作,而是要让它的底色真正被群众看见、被群众认可;也不是要杜绝重大项目,而是要让项目真正符合群众需求、贴近现实生活。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