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为“指尖减负”切一刀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5 13:20 作者:周军

近日,江苏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未整改到位的不再安排下一年度运维经费。

“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直击当前基层“数字政绩”的痛点,为“指尖”减负动真格。

如果你是基层干部,不妨打开手机,细数一下,不同类型的政务App装了多少?

湖北曾通报,荆州松滋市洈水镇有的村干部手机里有5个政务App、26个工作群,村干部每天要花大把时间在政务App上打卡、学习。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小程序摊派指标,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年度人均办理150件事项,2个月内“刷出”138万条记录。

更为刷新认知的是,浙江一地方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手机里一度有23个政务App,每天花费3个小时在这些无谓的政务App上……

“指尖”上的摊派,压弯了基层干部的腰。每天打卡,“到此一游”,为阅读量、转载量、活跃度增添人气,好看的数据背后是走偏的“数字政绩”观,使得基层干部把干事创业的大好时光白白耗费于此。

政务服务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直接“窗口”。这个“窗口”是否管用、是否亲民,群众心里有杆秤。有的地方政务App看起来花哨,实则功能不多,打开一看,尽是些会议报道、领导考察调研的宣传。政务App偏离为民服务的轨道,干部怨声载道,群众没兴趣关注。

脱缰的政务App需要一根“缰绳”,让其回归正轨,有序发展。

实际上,为“指尖”减负,中央三令五申,各地也整改了不少“僵尸号”、工作群、无用的政务App,但总是难以“除根”。

各类政务服务新媒体仿佛陷入了某种“关停循环”,这也难免引发某种担忧——运动式的清理与“瘦身”究竟效果如何?如果治理大而化之,未能提出真正有价值、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纠偏要到何时?

江苏此次踩下“急刹车”,既大刀阔斧,又清晰明确,循此思路,“指尖减负”有望走出“关停循环”。

一方面,禁止县级及以下新开政务服务App,从源头上治理,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对既有政务服务迁移优化、整合归并,对限期未改的“断粮”,不再安排运维经费。

可以想象,到年底,江苏基层的政务服务App将大幅缩减,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将得到深层次释放。

现实中,除了那些多余的政务App让基层所困,一些隐藏起来的政务小程序、种类繁多的公众号,同样让基层怨声载道。强制注册、强制转发、过度留痕,让微信“朋友圈”成了“工作圈”,是不是也该为“朋友圈”减减负了?

要真减负、有真变化,就得像江苏这般源头治理、“釜底抽薪”,“卡住”基层跟风制造“指尖负担”的脖子。

当然,江苏禁止县级及以下开发政务服务App,并非一禁了之,基层该有的政务服务平台不能“一刀砍”。当地通过省级政务App向下放权,进行功能整合、流程再造,以更强大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管全面”、直通基层,让数据自下而上“跑”起来,满足基层干部工作及百姓办事需求。

同时设置过渡期,稳妥有序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丰富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场景,50个服务场景涵盖智能咨询、智能推荐、智能导办等事项。这些新举措,将为地方政务服务带来新变化,打开新视角,值得学习借鉴。

推动技术为民、数字利民,才是政务App存在的价值。

只有动真格、真减负,才能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负担,把更多浪费的时间“捡”回来,更好地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