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技能队伍建设成果、体现技能人才重要贡献、宣传高技能领军人才先进事迹,在第十一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来临之际,各地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多彩纷呈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匠心铸就梦想,技能点亮青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者平均年龄只有22岁;三十多岁的鲍硕,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的北京总调度;“90后”高级技师沈飞为战鹰加工的零件精度可精准控制在0.005毫米。在世界之巅,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青年以匠心磨砺技艺、用汗水浇灌梦想,生动演绎着“技能改变命运”的精彩篇章,诠释了“一技之长是最大的底气”。
技能是青年就业路上必备“利器”,成长大道上的“通关之密”。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一些制造业强国,拥有技能就意味着有了更多就业选择、更好体面生活、更高收入来源。比如,在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青年毕业即就业,用技能锁定人生主动权;在日本,青年选择投资技能,就意味着明确的就业前景、未来生活的可靠保障。从国内实践来看,拥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就有了更强的求职择业能力、稳定就业能力、转岗转业能力,能更好地就好业、好就业。因为参加拉面技能培训,有人从打工仔变身能带动乡亲脱贫的面点师;因为掌握一技之长,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因为学了新技能,年轻的新职业从业者工作机会更多了、口袋更鼓了。
当前,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传统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创新发展,未来产业正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对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片广阔的新蓝海,呼唤更多产业工人,尤其是青年技能人才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脑机接口、智能网联汽车……不少企业和产品跑出的亮眼成绩背后,都有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沉潜匠心与精湛技能。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技能才能赢得时代。要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支持青年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开展技能培训、打造技能生态链,既是适应当今时代职业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青年就业难的关键举措。组建就业培训联盟,紧贴重点产业需求、围绕市场紧缺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持续开展“订单班”培训……很多地方坚持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实现“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青年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以一流技艺做出一流产品、托起一流产业,需要我们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链创新链代际跃升,加强技能培训,让更多青年挑大梁。突出就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聚焦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重点聚焦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劳动者的视角和需要出发,结合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形成动态调整的培训项目,选择有就业竞争力的技能培训,让劳动者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坚持企业出标准、出师傅、出岗位,学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出教师、出学生、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服务、管理,促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形成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
在就业市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求职者,一个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青年,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青年的人生出彩,就绽放在千锤百炼、技艺起舞的岗位上,手上的老茧、身上的伤痕、苦练的技艺,见证了奋斗的青春,增添着就业的底气。青年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以技能强身应对就业市场竞争变化。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求索,用“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潜心练就独具匠心的真绝技、真功夫,用热爱和不懈奋斗把平凡做成不平凡,靠技艺铺路、凭匠心立业。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也是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时代。今天,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跑道上全力奔跑。对于每一名青年来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技能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鼓励青年技能人才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唱主角”,将职业技能等级与收入、待遇、荣誉等相衔接,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鲜明导向,让技能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润入人心,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岗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