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前,同事们照例会早来侃侃新话题,正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次的主题是:在贪腐问题上,“大老虎”和“小苍蝇”谁的危害更大?
有人认为“大老虎”之害显然更甚。因为他们身居高位,人、财、物权更大,一旦腐败必然为祸一方,且“大老虎”名号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大。另一方则认为“苍蝇吸血”不可小觑。其级别虽低,但与群众离得更近,“伸手”之处大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干部队伍声誉的败坏十分明显。况且“苍蝇多了也可以吃掉大象”,“小官巨腐”的案例并不罕见。两方观点我都颇感认同,特别是同事们关于“小苍蝇”的议论中,有不少观点着实深刻、发人深思。
比如,“小官巨腐”的典型表现有哪些?某同事总结了,大概可分为三种。一为“积少成多”,不少人第一次收礼或许也心怀忐忑,可“小贪小蛀”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很快便发展到为所欲为的地步。二为“暗度陈仓”,利用所谓“地位”纵容家人为非作歹,本人则坐镇后台疯狂收利。三为“借鸡下蛋”,拿手头的权力为难别人,将分管业务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出重拳、治重典,对“苍蝇”们形成了极大震慑。可为何蚊蝇之声仍不绝于耳?说到这里,又有同事直言,“这就是自律意识很弱,可侥幸心理特强!” 某些“苍蝇”一旦手中有权,就把权力当作私人物品、获利手段,在飘飘然中早把初心抛到脑后,还要摆出一副不以为耻的油腻姿态。或是认为自己手段高明方法隐蔽,或是把拿钱办事看作“理所当然”,总之就是觉得反腐的风吹不到自己头上。
古语说,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听到这,根治“蝇贪”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眼下,明目张胆越雷池者确实少了,但形形色色的“微腐败”仍是量多面广,仍得对症下药、狠剜病根。“老虎”露头就得严打,“苍蝇”乱飞也要猛拍,政治生态方能长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