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以政府之“节”成百姓之“裕”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5-21 11:02 作者:理平彦

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想方设法过“紧日子”,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投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塑造优良党风政风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民生、赢得民心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把“真金白银”用在发展刀刃上、花在民生紧要处,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一)

揆诸现实,有些党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仍存在成本控制失当的问题。有的将“高标准”等同于“有面子”,在公务接待中盲目追求场所档次、餐饮食材的“高大上”;有的以“扩大影响”为名,热衷于举办华而不实的论坛庆典;有的打着“更新换代”旗号贪新求洋,办公用品过度强调品牌效应,盲目攀比设备智能功能;有的通过预算科目调剂、费用分摊转移等手段规避监管,让浪费行为穿上合规外衣。诸此种种,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好钢”用错了地方。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想方设法过“紧日子”,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通过党政机关的“节用”,更好地做到“裕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要精准调研群众需求,了解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投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集中资源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价值。要畅通民生反馈渠道,通过政民互动平台、政府开放日、市民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优化民生政策、跟进项目建设,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服务人民,兑现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的庄重承诺。

(二)

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慕奢华,让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日常习惯和个人修养,让克勤克俭蔚然成风。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从革命先烈、优秀党员的故事中涵养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意识,从源头上提升过紧日子的自觉。

坚持过紧日子,把节约意识贯穿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杜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行为,珍惜节约粮食,减少食品损耗浪费,在公务接待、项目建设等活动中坚持精打细算,严格把控成本,提高利用效能,将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习惯过紧日子,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当好样板,引领群众共同践行节俭之风,将勤俭节约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

(三)

杜绝铺张浪费,需要严格制度约束。现有财政制度虽已织密“笼子”,但在执行层面仍存在“牛栏关猫”现象,预算编制“粗线条”、支出审批“软约束”、绩效评估“走过场”等问题,使得制度效力层层递减。

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管理,明确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使用范围、标准流程,实行多层级审核把关,对大额资金支出进行集体决策,杜绝违规操作与权力寻租,确保公款使用透明化、规范化、合法化。强化社会监督,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每笔资金流向、每项政策落实都经得起检验。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违反过紧日子要求、铺张浪费、欺上瞒下、顶风违纪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强大威慑力,让“勤俭节约”成为党员行动自觉,让“廉洁奉公”成为干部形象标配,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保障紧日子常态长效,用政府的“紧”换来百姓的“松”,用政府的“节”成就百姓的“裕”。

(执笔:昝明含 杨健 陈觉)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