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股清新而温暖的旅游新风尚席卷三秦大地——人们不再扎堆于传统热门景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县城,投向了更加宁静、更具烟火气的广袤乡村。
“到县城去”“到乡村去”的呼声背后,是人们对慢节奏生活的向往,更是对久违乡愁的寻觅。乡村旅游不仅打破人们对旅游的传统认知,还以“文旅+”的融合模式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这场由消费升级与乡村振兴共同推动的热力十足的乡村游,为县域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陕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域特色鲜明的内陆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从关中平原的古村落,到秦岭深处的生态村,再到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宿,以及陕南的茶山村寨,陕西的乡村并非“千村一面”,而是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
在陕西广袤的乡村,旅游有效串联起一、二、三产业,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黏合剂”。比如,在洛川县和白水县的苹果产区,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参观苹果深加工生产线、品尝特色苹果产品(第二产业),并享受住宿、餐饮等服务。在安康市和汉中市的茶乡,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入住茶山民宿,品鉴茶文化,购买文创产品。这种农旅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将田园风光、农耕文化转化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同时,文旅融合在陕西乡村大放异彩。铜川市耀州区的耀瓷小镇、延安市的红色美丽村庄,都通过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基因,将其融入旅游体验。这些不仅是对在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点,带动了文化创意、手工艺品设计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
当前,乡村旅游正经历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跃迁。一方面,随着各地高铁网、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向县域乡村延伸,使更多城市游客能够便捷地抵达远郊乡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观念升级,银发游、亲子研学游、康养旅居、生态度假等新需求不断涌现,这将催生出更多符合乡村特点的新赛道。乡村旅游,已不仅关乎短期的经济增长,还关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乡村居民的就业增收和生活品质提升。愿更多人在美丽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