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潼关县肉夹馍产业学院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职业教育开启融合发展新篇章。从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到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学院正成为推动“小特产”变身“大产业”的强劲引擎。仔细观察这些案例不难发现,产业学院紧紧抓住“特”和“链”两大核心要素,精准发力,以“特”筑根基,以“链”拓格局,促进了产业链与教育过程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所谓“特”,即特色,是产业学院的立足之本。产业学院不能盲目跟风,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与优势,聚焦区域内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将地域产业特色融入教育链。以潼关县为例,当地58家传统手工打馍门店构成的“活态产业博物馆”,正是产业学院挖掘技艺传承、标准化生产的源头活水。产业学院以政策为牵引、以院校为依托、以企业为纽带,将“小特产”的传统技艺、地域特色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品牌化运营模式,赋予地方特色产业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让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小特产”,变为叫得响、走得远的“地域名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链”则强调产业链与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产业学院要锚定产业链需求,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构建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的育人机制。通过上游强研发、中游育人才、下游促转化的模式,畅通产教融合“主动脉”,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让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无论是潼关县肉夹馍产业学院,还是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其不再局限于技能培训,而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参与产教融合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