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充分运用的方法论,但现下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蜻蜓点水式、钦差式、嫌贫爱富式调研仍有发生。这些问题背后,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悟不深入、落实不到位。广大干部要以眼贴地皮见草根的务实态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眼贴地皮才能发现问题。真问题往往隐藏在田间地头、巷尾街头,掩盖在层层表象之下。广大干部要以俯身接地气的姿态走进基层,摒弃“轿车里看基层、资料中找问题”的漂浮作风,主动把脚步迈进老旧小区的楼道里、田垄乡间的泥埂上、车间厂房的机器旁,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话家长里短中观察群众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要以刨根问到底的执着深挖本质,对群众欲言又止的难言之隐、反复提及的痛点堵点,通过多维度对比印证、多场景实地核验、多群体交叉访谈,剥离问题表象看本质,在解剖麻雀中理清主次矛盾。
眼贴地皮才能探明需求。群众需求从来不是统计报表里的冰冷数字,而是屋檐下跳动的民生脉搏。广大干部要坚持换位思考,从而融入群众、体悟需求,克服文件上划重点、汇报中找需求的惰性思维,在灶台前后查看“菜篮子”“米袋子”中的具体忧盼,在嘘寒问暖中发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方面的现实渴求。对群众习以为常的不便,不局限于记录诉求清单,而是结合家庭境况、政策文件等多维分析,把群众的操心事当成一道道必答题,在零距离感知中列明民生需求目录。
眼贴地皮才能精准解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干部要以甘当小学生的自觉拜群众为师,在调研中细察群众土办法,从农谚口诀、治家心得里提炼可推广的基层智慧,把群众的金点子当作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搞拿来主义,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民俗习惯深研细究,将基层智慧与政策导向、地方实际有机结合,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中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增强落实的实效性,让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破局突围的硬招实招。